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i
  • 注音:ㄐㄧˋ
  • 部首筆畫:14
  • 總筆畫:18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YVUO
  • 五筆98:YJOU
  • 五行:
  • Unicode:U+9F4C
  • 四角號碼:00223
  • 倉頡輸入法:YX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齌字拼音(帶聲調)
  • 齌字筆順
    捺橫捺撇豎折撇撇折捺撇豎橫橫撇捺撇豎
  • 基本解釋

    jì ? ㄐㄧˋ ◎ 〔齌怒〕盛怒;暴怒,如“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齌。” ◎ 猛火煮飯。

  • 漢語字典

    [①][jì][《廣韻》在詣切,去霽,從。][《廣韻》七稽切,平齊,清。][《廣韻》祖稽切,平齊,從。](1)炊火猛烈。(2)引申為暴烈。參見“齌怒”

    音韻參考

    [廣 韻]:七稽切,上平12齊,qī,蟹開四平齊清[粵 語]:za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齊字部】 齌;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531第14【唐韻】在詣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詣切,??音嚌?!菊f文】炊餔疾也?!居衿看陡病!厩るx騷】反信讒而齌怒?!就跻菰]】齌,炊餔疾也?!∮帧緩V韻】七稽切【集韻】千西切,??音妻。又【廣韻】祖稽切【集韻】牋西切,??音齎。又【集韻】【類篇】??前西切,音齊。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