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yīn
  • 拼音:yin
  • 注音:ㄧㄣ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FSFG
  • 五筆98:FSFG
  • 五行:
  • Unicode:U+5819
  • 四角號(hào)碼:41114
  • 倉(cāng)頡輸入法:GMW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5064
提交資料
  • 堙字拼音(帶聲調(diào))
    yīn
  • 堙字筆順
    橫豎橫橫豎折豎豎橫橫豎橫
  • 堙字的組詞
    方堙 井堙 九方堙 距堙 埋堙 塹山堙谷 日堙月塞 堙阻 堙墜 堙窒 堙郁 堙翳 堙蕪 堙紊 堙替 堙沈 堙塞 堙窮 堙圮 堙滅 堙昧 堙沒(méi) 堙淪 堙陵 堙絶 堙絕 堙谷塹山 堙廢 堙閼 堙阨 堙厄 堙淀 堙曖 郁堙 筑堙
  • 與堙相關(guān)的成語(yǔ)
    墮高堙庳 日堙月塞
  • 基本解釋

    yīn ? ㄧㄣˉ ◎ 堵塞:堙窒。堙郁(悶塞,氣郁結(jié)不暢)。 ◎ 堆成的土山:距堙(古代攻城時(shí),積土為山,然后登堙觀察城里敵情)。 ◎ 古同“湮”,埋沒(méi)。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陻 yīn? 〈動(dòng)〉 (1) (形聲。從土,垔( yīn?)聲?!墩f(shuō)文》本作“垔”,從土,西聲。本義:堵塞) (2) 同本義 [block up] 垔,塞也?!墩f(shuō)文》。字俗作堙,作陻。 井堙木刊?!蹲髠鳌は骞迥辍? 墮高堙庳。——《國(guó)語(yǔ)·周語(yǔ)》 夷灶堙井?!秶?guó)語(yǔ)》 (3) 又如:堙圮(堵塞毀壞);堙窒(堵塞);堙絕(堵塞斷絕);堙塞(堵塞) (4) 泯滅;埋沒(méi) [bury in oblivion] 絕后無(wú)主堙替隸圉?!秶?guó)語(yǔ)·周語(yǔ)下》。韋昭注:“堙,沒(méi)也?!? 金玉本光瑩,浮沙豈能堙?!巍?王安石《東方朔》 (5) 又如:堙滅(埋沒(méi));堙昧(埋沒(méi)不顯) (6) 廢置,敗落 [waste] 不若堙穴伏?!俄n非子·八說(shuō)》 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shù)也?!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 (7) 又如:堙陵(廢置,敗落)詞性變化 yīn? 〈名〉 為攻城而堆的土山 [mound] 地狹而人眾者,則筑大堙以臨之?!段究澴印?

  • 漢語(yǔ)字典

    [①][yīn][《廣韻》於真切,平真,影。]亦作“陻1”。(1)填,堵塞。(2)埋沒(méi);泯滅。(3)為攻城而堆積的土山。(4)泛指土臺(tái),土山。

    音韻參考

    [廣 韻]:於眞切,上平17眞,yīn,臻開三平眞A影[平水韻]:上平十一真[國(guó) 語(yǔ)]:yīn[粵 語(yǔ)]:jan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堙; 康熙筆畫:12; 頁(yè)碼:頁(yè)232第23【類篇】同垔,塞也?!咀髠鳌は辶辍筷倘醭菛|陽(yáng)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huán)城,傅于堞?!∮滞辽揭??!竟騻鳌ば迥辍浚妒鞘顾抉R)子反乗堙而窺宋城?!∮志嘬?,登城之具也?!緦O武子攻城篇】攻城之法,修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註】謂踴土稍高,而前以傅其城也?!∮秩~烏前切,音湮?!娟憴C(jī)·弔蔡邕文】彼洪川之方割,豈一墤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xùn),智必愚而後賢。 又與陻通?;ピ旉斪衷]。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