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i
  • 注音:ㄑㄧ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AADW
  • 五筆98:ADWU
  • 五行:
  • Unicode:U+8401
  • 四角號(hào)碼:44801
  • 倉(cāng)頡輸入法:TTMC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4748
提交資料
  • 萁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萁字筆順
    橫豎豎橫豎豎橫橫橫撇捺
  • 萁字的組詞
    茈萁 豆萁相煎 豆萁燃豆 豆萁才 豆萁 萁服 萁豆相煎 蕨萁 枯萁 燃萁煮豆 燃萁之敏 燃萁煎豆 香萁 薌萁 煮豆燃萁
  • 與萁相關(guān)的成語(yǔ)
    豆萁相煎 豆萁燃豆 燃萁煮豆 燃萁之敏 燃萁煎豆 煮豆燃萁
  • 基本解釋

    qí ? ㄑㄧˊ ◎ 豆莖:豆萁。 ◎ 古書上說(shuō)的一種草,像荻而細(xì)。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qí? 〈名〉 (1) 豆秸 [bean stalk] 萁,豆莖也。從艸,其聲?!墩f(shuō)文》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稘h書·楊惲傳》 炊萁燧火?!痘茨献印r(shí)則》 (2) 又如:萁稈(大豆的莖。曬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殘殺)

  • 漢語(yǔ)字典

    [①][qí][《廣韻》渠之切,平之,羣。]豆稈。[②][jī][《廣韻》居之切,平之,見。](1)草名。參見“萁2服”。(2)木名。(3)語(yǔ)助詞。

    音韻參考

    [廣 韻]:渠之切,上平7之,qí,止開三平之群[平水韻]:上平四支[粵 語(yǔ)]:ke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萁; 康熙筆畫:14; 頁(yè)碼:頁(yè)1040第21〔古文〕??【唐韻】【集韻】??渠之切,音棊。【說(shuō)文】豆莖也。【前漢·楊惲傳】種一頃豆,落而爲(wèi)萁?!∮帧緩V韻】居疑切,音姬。【韻會(huì)】菜,似蕨?!抉R融·廣成頌】茈萁蕓蒩?!∮植菀??!厩皾h·五行志】檿弧萁服?!編煿旁]】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細(xì),織之爲(wèi)服也?!∮帧径Y·曲禮】梁曰薌萁?!驹]】萁,語(yǔ)辭也。 又居開切,音該?!净茨献印r(shí)則訓(xùn)】爨萁燧火。【註】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