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ér
  • 拼音:er
  • 注音:ㄦ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IDMJ
  • 五筆98:IDMJ
  • 五行:
  • Unicode:U+6D0F
  • 四角號碼:31127
  • 倉頡輸入法:EMBL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940
提交資料
  • 洏字拼音(帶聲調(diào))
    ér
  • 洏字筆順
    捺捺橫橫撇豎折豎豎
  • 洏字的組詞
    漣洏 連洏 凄洏
  • 基本解釋

    ér ? ㄦˊ ◎ 煮熟。 ◎ 〔漣洏〕形容淚流不止的樣子。 ◎ 不涼不熱的水。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ér? 〈名〉 古水名 [Er River] 洏,洝也。從水,而聲?!墩f文》。按,洏?biāo)?即今直隸遵化州之灤河?!?b>詞性變化 ◎ ér? 〈形〉 流淚的樣子 [shedding]。如:洏洏(流淚的樣子);洏漣(漣洏。流淚的樣子)

  • 漢語字典

    [①][ér][《廣韻》如之切,平之,日。]流淚貌。

    音韻參考

    [廣 韻]:如之切,上平7之,ér,止開三平之日[平水韻]:上平四支[國 語]:ér[粵 語]:j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洏;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620第01【唐韻】【集韻】【正韻】如之切【韻會】人之切,??音而。【說文】洝也。一曰渜水也。 又連洏,流涕貌?!就豸釉姟刻榱鬟B洏。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