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繩 (繩) shéng ?ㄕㄥˊ ◎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a.雜技中的走繩;b.舊時(shí)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只要堅(jiān)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lái)很難辦到的事情)。 ◎ 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biāo)準(zhǔn)、法則,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糾正:繩墨。準(zhǔn)繩。繩正。繩之以法。 ◎ 繼續(xù):“繩其祖武”(繼承祖先)。 ◎ 贊譽(yù):“繩息媯以語(yǔ)楚子”(“息媯”,人名)。 ◎ 姓。
◎ 繩 colt ligature line rope strand taenia
詳細(xì)字義◎ 繩 繩 shéng? 〈名〉 (1) (形聲。從糸( mì),蠅省聲。本義:繩子) (2) 同本義 [rope;cord;string] 繩,索也?!墩f(shuō)文》 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缎栄拧? 巽為繩直?!兑住ふf(shuō)卦》 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兑住は缔o傳》 言綸之繩?!对?shī)·小雅·采綠》 民結(jié)繩而用之。——《莊子·胠篋》 病者困劇…若見(jiàn)鬼把椎鎖繩纆,立守其旁?!獫h· 王充《論衡·訂鬼篇》 綠碧青絲繩?!队衽_(tái)新詠·古詩(shī)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繩床(交床;交椅);繩縊跌撲(用繩子吊死,跌倒摔死);繩文(文字未創(chuàng)造以前,結(jié)繩代替文字,稱為繩文);繩橋(用繩索連結(jié)兩岸的橋);繩頭(繩的一端);繩戲(即繩伎。走繩之雜戲);繩絡(luò)(繩編的網(wǎng)狀飾物);繩床瓦灶(以繩為床,以瓦為灶。比喻生活貧困) (4) 墨線 [carpenter's line marker] 其繩則直?!对?shī)·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繩則直。”——《孔子家語(yǔ)》 故木受繩則直?!盾髯印駥W(xué)》 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宋· 陸游《過(guò)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繩尺(指墨線和量尺。皆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準(zhǔn)則;法度 [norm rules and regulations] 王道有繩?!渡叹龝?shū)·開(kāi)塞》 故智術(shù)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俄n非子·孤憤》 (7) 又如:繩尺(標(biāo)準(zhǔn);法度);繩治(以法治罪);繩度(法度,準(zhǔn)繩;懸度。以繩索相牽引而越度);繩直(猶準(zhǔn)繩);繩規(guī)(猶法規(guī));繩律(規(guī)矩格律) (8) 水名 [Sheng River] (9) 金沙江的古稱 (10) 山東省的南陽(yáng)水、北陽(yáng)水詞性變化 ◎ 繩 繩 shéng? 〈動(dòng)〉 (1) 繼承,通“承” [inherit;carry on] 繩其祖武。——《詩(shī)·大雅·下武》 (2) 又如:繩法(繼承效法);繩祖(繼承祖先業(yè)跡) (3) 衡量 [weigh;judge] 未可明詔大號(hào)以繩天下之梅也?!濉?龔自珍《病梅館記》 (4) 又如:繩尺(衡量);繩量(衡量) (5) 糾正 [correct] 故舉兵繩之。——《孫臏兵法》 (6) 又如:繩愆(糾正過(guò)失);繩正(以墨線正曲直。引申為糾正錯(cuò)誤);繩逐(糾正挑剔別人的過(guò)失而加以斥退);繩愆糾繆(糾正過(guò)失錯(cuò)誤);繩劾(彈劾;糾正) (7) 約束;制裁 [restrain] 繩之以法,斷之以刑?!笇挕尔}鐵論·大論》 (8) 又如:繩約(拘束,限制);繩之以法(以法律糾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繩束(約束;束縛);繩按(亦作“繩案”。約束制裁) (9) 稱贊 [praise] 繩息媯以語(yǔ) 楚子。——《左傳·莊公十四年》 ◎ 繩 繩 shéng? 〈形〉 直的;正的 [right] 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秴问洗呵铩?/p>
[①][shéng][《廣韻》食陵切,平蒸,船。]亦作“縄1”?!袄K1”的繁體字。(1)繩子。(2)木工用以測(cè)定直線的墨線。(3)直;正。(4)準(zhǔn)則;法度。(5)衡量。(6)糾正;彈劾。(7)引申為制裁。(8)約束。(9)捆縛。(10)稱譽(yù)。(11)繼承。(12)古代稱深衣后幅居中的衣縫。(13)水名。即今金沙江。參閱《漢書(shū)·地理志上》、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若水》。(14)清代旗田的計(jì)量單位。[②][yìng][《集韻》以證切,去證,以。]亦作“縄2”?!袄K2”的繁體字。草結(jié)籽?!吨芏Y·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编嵭ⅲ骸昂瑢?shí)曰繩?!标懙旅麽屛模骸袄K音孕,以證反。”[③][mǐn][《集韻》弭盡切,上準(zhǔn),明。]亦作“縄3”。“繩3”的繁體字。見(jiàn)“繩3繩”。
[上古音]:蒸部床三母,dji?ng[平水韻]:下平十蒸[粵 語(yǔ)]:sing4[閩南語(yǔ)]:chi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