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shì
  • 拼音:shi
  • 注音:ㄕ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HFIY
  • 五筆98:HFIY
  • 五行:
  • Unicode:U+770E
  • 四角號碼:61091
  • 倉頡輸入法:BUMM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眎字拼音(帶聲調(diào))
    shì
  • 眎字筆順
    豎折橫橫橫橫橫豎撇捺
  • 眎字的組詞
    覘眎 督眎 愕眎 虎眎 護(hù)眎 久眎 留眎 明眎
  • 基本解釋

    shì ?ㄕˋ ◎ 同“視”。

  • 漢語字典

    [①][shì][《廣韻》常利切,去至,禪。][《廣韻》承矢切,上旨,禪。]“視1”的古字。(1)看;觀察。(2)看待;對待。(3)比照;比較。[②][shì][《廣韻》神至切,去至,船。]通“示1”。出示。

    音韻參考

    [廣 韻]:承矢切,上5旨,shì,止開三上脂A常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目字部】 眎;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803第18【玉篇】古文視字。註詳見部五畫?!疚褐尽の涞奂o(jì)】袁紹虎眎四州?!舅问贰ち髑驀鴤鳌勘i月盈虧以紀(jì)時?!疚淖印の⒚髌勘i于冥冥,聽于無聲?!∮秩嗣!灸鲜贰な捤荚拏鳌渴捇菝髯颖i素?!∮帧緩V韻】神至切,音示?!居衿空Z也?!緩V韻】呈也?!厩皾h·趙充國傳】以眎羌虜。【註】眎,亦示字。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