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u
  • 注音:ㄑㄩˊ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23
  • 漢字結(jié)構:半包圍結(jié)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UHHY
  • 五筆98:UHHY
  • 五行:
  • Unicode:U+766F
  • 四角號碼:00115
  • 倉頡輸入法:KBU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484
提交資料
  • 癯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癯字筆順
    捺橫撇捺橫豎折橫橫橫豎折橫橫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 癯字的組詞
    哀癯 羸癯 清癯 青癯 癯顔 癯顏 癯仙 癯辱 癯儒 癯露 癯劣 癯羸 癯瘠 癯毀 癯瘁 癯惙 癯弊 詩癯 瘦癯
  • 基本解釋

    qú ? ㄑㄩˊ ◎ 瘦:清癯。癯瘦。

  • 漢語字典

    [①][qú][《廣韻》其俱切,平虞,羣。](1)瘦。(2)癯儒。多指清癯、退隱之士。語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列僊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

    音韻參考

    [廣 韻]:其俱切,上平10虞,qú,遇合三平虞群[粵 語]:keoi4[閩南語]:khi5,khih8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疒字部】 癯;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783第09【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正韻】求於切,??音渠。與臞同。瘠也?!厩皾h·司馬相如傳】列仙之儒,居山澤閒,形容甚癯?!旧蚣s·齊故安陸昭王??文】癯瘠攺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