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i
  • 注音:ㄑㄧˇ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YNTS
  • 五筆98:YNTS
  • 五行:
  • Unicode:U+68E8
  • 四角號碼:38904
  • 倉頡輸入法:HKD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7574
提交資料
  • 棨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棨字筆順
    捺折橫撇撇橫撇捺橫豎撇捺
  • 棨字的組詞
    幢棨 幡棨 符棨 麾棨 旌棨 戎棨 銀字棨 銀棨
  • 基本解釋

    qǐ ? ㄑㄧˇ ◎ 古代用木頭做的一種通行證,略似戟形:棨信。 ◎ 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種儀仗,木制,形狀似戟:棨戟。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qǐ? 〈名〉 (1) (形聲。從木,啟省聲。本義:古代用木制的一種符信,通過津關(guān)的憑證) (2) 同本義[tally] 棨,傳信也。——《說文》 除關(guān)無用棨傳。——《漢書·文帝紀(jì)》。注:“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3) 又如:棨傳(古代作通行憑證用的一種木制符信);棨信(傳信的符證) (4) 有繒衣的戟。為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dǎo)的一種儀仗 [flags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建幢棨。——《漢書·韓延壽傳》。注:“有衣之戟也?!? 棨戟十?!稘h書·匈奴傳》 (5) 又如:棨戟(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棨戶(設(shè)有棨戟的門戶)

  • 漢語字典

    [①][qǐ][《廣韻》康禮切,上薺,溪。]亦作“綮1”。(1)古代用木制成的符信,出入關(guān)津時用作憑證。(2)有繒衣的戟。為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dǎo)的一種儀仗。(3)制茶用具。(4)指用棨穿茶。

    音韻參考

    [上古音]:脂部溪母,khiei[廣 韻]:康禮切,上11薺,qǐ,蟹開四上齊溪[平水韻]:上聲八薺[國 語]:qǐ[粵 語]:kai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棨;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534第02【唐韻】【韻會】康禮切【集韻】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啓?!菊f文】傳信也?!卷崟啃稳珀袛?,書之,吏執(zhí)爲(wèi)信?!踞釢h·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前漢·文帝紀(jì)註】棨者,刻木爲(wèi)合符也?!∮帧居衿勘鴶r也。【前漢·匈奴傳】有衣之戟曰棨。【師古曰】以赤黑繒爲(wèi)之。【崔豹·古今註】棨戟,殳之遺象也。前驅(qū)之器,以木爲(wèi)之。後世以赤油韜之,謂之油戟,亦謂之棨戟,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qū)。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