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ǐ
  • 拼音:zhi
  • 注音:ㄓ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5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TMGT
  • 五筆98:TMGT
  • 五行:
  • Unicode:U+5FB5
  • 四角號碼:28240
  • 倉頡輸入法:HOUGK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960
提交資料
  • 徵字拼音(帶聲調)
    zhǐ
  • 徵字筆順
    撇撇豎豎折豎橫橫橫豎橫撇橫撇捺
  • 徵字的組詞
    八徵 暴徵 變徵 標徵 表徵 病徵 博徵 徵租 徵逐 徵知 徵兆 徵召 徵招 徵債 徵怨 徵儥 徵喻 徵用 徵庸 徵應 徵引 徵音 徵詣 徵役 徵要 徵徭 徵驗 徵言 徵訊 徵詢 徵選 徵須 徵信録 徵信 徵效 徵象 徵祥 徵系 徵問 徵文 徵亡 徵痛 徵索 徵搜 徵數(shù) 徵輸 徵舒 徵書 徵授 徵守
  • 與徵相關的成語
    變徵之聲 含商咀徵 含宮咀徵
  • 基本解釋

    zhǐ ?ㄓˇ ◎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即簡譜“5”)?!吨芏Y?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痹?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zhǐ? 〈名〉 (1) 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當于工尺譜上的“六”,現(xiàn)在簡譜上的“5”[ “6”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or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徵,五聲之一,弦用五十四絲,其聲清?!墩滞ā? (2) 又如:徵羽(宮、商、角、徵、羽五聲音節(jié)中的后兩音) (3) 另見 zhēng?

  • 漢語字典

    [①][zhēng][《廣韻》陟陵切,平蒸,知。]亦作“徴1”。(1)預兆;跡象。(2)引申為象征。(3)證明;證驗。(4)表現(xiàn);表示。參見“徵實”、“徵數(shù)”。(5)質問;詢問。(6)取信。(7)征召;征聘。多指君召臣。(8)謂收捕。(9)指所征召的徒役。(10)征收。(11)招致,招惹。(12)求?。凰魅?;征取。(13)成。(14)主管。參見“徵藏史”。(15)姓。三國吳有徵崇。見《三國志·吳志·程秉傳》。[②][chéng][《集韻》持陵切,平蒸,澄。]亦作“徴2”。(1)通“懲”。警戒;懲罰。(2)古地名。在今陜西省澄城縣。[③][zhǐ][《廣韻》陟里切,上止,知。]亦作“徴3”。古五音之一。

    音韻參考

    [廣 韻]:陟陵切,下平16蒸,zhēng,曾開三平蒸知[平水韻]:下平十蒸[唐 音]:*dji?ng[國 語]:zhēng,zhǐ[粵 語]:zi2zing1[閩南語]:cheng1,teng1,tin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下】【彳字部】 徵;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370第41〔古文〕????????【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陟平聲。【說文】召也。從微省。??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局芏Y·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驹]】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局苷Z】唯官是徵?!∮帧緩V韻】證也,明也?!緯ず楣牎磕钣檬?。【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驹]】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緝x禮·士昏禮】納徵?!驹]】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謫栆?。【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謹恳?。【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臼琛块値熱鐢堪倮飪戎x貢?!∮智笠??!臼酚洝へ浿硞鳌课镔v之徵貴?!驹]】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帧緺栄拧め屧b】徵,虛也?!∮中??!緩V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帧炯崱砍至昵?,音懲??h名?!咀髠鳌の氖辍刻┎x,取北徵?!疽袅x】今徵縣?!臼酚洝ず忧看┣葬缫逅?,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驹]】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里切,知上聲?!居衿繉m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径Y·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樂記】徵爲事?!臼琛酷鐚傧模臅r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撅L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峙c懲通?!拒髯印ふ撈糠??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臼酚洝と跏兰摇糠菙準坎坏脧尼纭!∮秩~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jīng)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