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20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DRRM
  • 五筆98:DRRM
  • 五行:
  • Unicode:U+7929
  • 四角號碼:12686
  • 倉頡輸入法:MRHLC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礩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ì
  • 礩字筆順
    橫撇豎折橫撇撇橫豎撇撇橫豎豎折橫橫橫撇捺
  • 礩字的組詞
    礎(chǔ)礩
  • 基本解釋

    zhì ? ㄓˋ ◎ 柱子下邊的石礅子。 ◎ 古通“窒”,堵塞:“有宿疑礩滯者數(shù)十條,皆莫能詳辨?!?/p>

  • 漢語字典

    [①][zhì][《廣韻》之日切,入質(zhì),章。][《廣韻》脂利切,去至,章。](1)柱下石礎(chǔ)。(2)用同“窒”。參見“礩滯”。

    音韻參考

    [廣 韻]:脂利切,去6至,zhì,止開三去脂A章[平水韻]:入聲四質(zhì)[粵 語]:zat1zat6z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下】【石字部】 礩;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838第22【唐韻】之日切【集韻】【正韻】職日切,??音質(zhì)?!菊f文】柱下石?!∮帧炯崱恐?,音至。義同。 又【字彙補(bǔ)】同窒?!局軙馨采鷤鳌克抟傻Y滯。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