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ǎn
  • 拼音:zhan
  • 注音:ㄓㄢˇ
  • 部首筆畫:9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右上開口
  • 簡體部首:風(fēng)
  • 造字法:
  • 五筆86:MTJK
  • 五筆98:WTJK
  • 五行:
  • Unicode:U+98AD
  • 四角號碼:71216
  • 倉頡輸入法:HNYR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颭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ǎn
  • 颭字筆順
    撇折撇豎折橫豎橫捺豎橫豎折橫
  • 與颭相關(guān)的成語
    花枝招颭
  • 基本解釋

    zhǎn ? ㄓㄢˇ ◎ 見“飐”。

  • 漢語字典

    [①][zhǎn][《廣韻》占琰切,上琰,章。]“飐1”的繁體字。(1)風(fēng)吹物使顫動搖曳。(2)顫動;搖動。(3)能人。宋元時指相撲(摔跤)藝人。

    音韻參考

    [廣 韻]:占琰切,上50琰,zhǎn,咸開三上鹽A章[平水韻]:上聲二十八琰[粵 語]:zim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下】【風(fēng)字部】 颭;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412第06【廣韻】占琰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琰切,??音拈?!緩V韻】風(fēng)吹落水。【說文】風(fēng)吹浪動也?!玖谠姟矿@風(fēng)亂颭芙蓉水?!緞㈧Аに斐踬x】猋風(fēng)盲其飄忽兮。迴颭颭其冷冷。【正字通】凡風(fēng)動物,與物受風(fēng)搖曳者,皆謂之颭。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