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讠 (訁) yán ?ㄧㄢˊ ◎ 同“言”。用作偏旁。俗稱“言字旁”。
[①][yán][《廣韻》語軒切,平元,疑。](1)話;言語。(2)專指責備之言;謗言。《易·需》:“小有言。”孔穎達疏:“雖小有責讓之言,而終得其吉也?!薄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俺s宛之難,國言未已?!睏畈ⅲ骸皣裕瑖酥r言?!币徽f,言,通“愆”。指過失。見聞一多《古典新義·周易義證類纂》?;?qū)V干蒲浴?3)指一個字或一句話。(4)借指書;著作;文章。(5)代稱詩篇;歌辭。(6)學說;主張。(7)政令;號令。(8)說;說話。(9)謂論,談?wù)摗?10)表達。(11)記載。(12)問。(13)告知;告訴。(14)號召。(15)解釋引文、詞語或某種現(xiàn)象的發(fā)端詞,相當于“就是說”或“意思是”。(16)誓言;約言。(17)指古代臣對君的呈文。(18)嫌隙。(19)離間。(20)料想;知道。(21)喻指鳴叫。(22)猶然;焉。多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23)連詞。猶而。(24)猶于。(25)助詞。無義。(26)通“訊”。軍中通訊問之人,指間諜之類。(27)通“音”。聲音。(28)通“”。大簫。(29)古地名。(30)姓。春秋有言偃。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②][yàn][《集韻》牛堰切,去願,疑。](1)訴訟。(2)通“唁”。慰問。[③][yín][《集韻》魚巾切,平諄,疑。]通“誾1”。參見“言3言”。
[閩南語]:gan5,gia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