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捏鼻灌藥不可取

    不少家長在給嬰幼兒喂藥時,常常采取捏鼻硬灌的方法:捏住患兒的鼻孔,待其張嘴吸氣時乘機將藥物灌入。這種喂藥方法雖然有時也能成功,但相當危險。前不久,某地有一個5歲的男孩,因感冒發(fā)熱在一家診所診治后,其父親取了藥回家便給孩子喂藥。在喂藥時小兒大哭大鬧,極不合作,父母就將患兒揪住,捏住鼻子,當其張口時迅速將3片藥片送入小兒口內(nèi),隨即灌入大量溫水,待嘴里看不到藥片時才放手。然而這時家長發(fā)現(xiàn),小兒面色青紫,呼吸困難,于是立即送往醫(yī)院。待醫(yī)生將要進行搶救時,患兒已經(jīng)窒息死亡。醫(yī)生通過氣管鏡檢發(fā)現(xiàn),小兒聲門緊閉,其間有一片藥片已經(jīng)潮解,另外兩片藥片則進入了氣管內(nèi)。面對死去的孩子,一切已經(jīng)無可挽回,父母后悔莫及。但這種情況在現(xiàn)實使生活中時有發(fā)生,需要值得家長們的警惕。

    我們知道,呼吸道是傳送氣體的通道,臨床上通常將呼吸道分為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和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和肺內(nèi)各級支氣管)。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叉通道,其前方自上而下同鼻腔、口腔和喉相通。喉的上方附著一片形似槐樹葉狀的會厭軟骨。當正常吞咽時,會厭軟骨關閉,(以防止異物進入氣管),食物進入食道;呼吸時,會厭軟骨開放,空氣進入氣管。小兒喉部狹窄,成漏斗形,聲帶、氣管和支氣管黏膜柔嫩,血管豐富。由于小兒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還未發(fā)育成熟,在哭鬧、驚恐、深吸氣時,會厭軟骨來不及關閉,藥物極易進入氣管。在藥物進入氣管之前,由于聲門的保護性作用,藥物被阻于聲門部。如果這時再接著一次深呼吸,藥物就會通過聲門進入氣管,立即產(chǎn)生嗆咳。嗆咳往往能使藥物不斷撞擊聲門和氣管,使聲門和氣管發(fā)生痙攣,造成呼吸道堵塞,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那么,應該如何正確給嬰幼兒喂藥呢?如果是散劑、片劑或丸劑,可研細后溶于水,制成藥湯給小兒喂服。若是不能溶于水的藥物,則可把藥物和糖攪拌均勻后給小兒服下。味道特別苦的藥物,如黃連素等,可先在小勺內(nèi)放些糖后再放藥,不攪拌直接倒在孩子嘴里,用溫水迅速送下。如果是中藥湯劑,則水不易過多,還可在湯藥中加入少許冰糖或蜂蜜濃縮成糖漿,一劑藥分4~5次,根據(jù)患而不同年齡選擇適宜的方法和體位喂藥。

    小于6個月的嬰兒可用奶瓶喂藥,即把調(diào)好的藥液或湯藥裝進奶瓶,給患兒吸食。待藥喂完后,再喂少量溫水。較大一點的嬰兒可用湯勺喂藥。喂藥時,讓小兒側身,將調(diào)好的藥物用勺從孩子的一側嘴角慢慢喂進。必要時還可以用勺輕壓一下小兒的舌頭,以便于吞咽。

    1歲左右的小兒喂藥比較困難,因為患兒看見大人把藥拿來,就會將小嘴閉得緊緊的不肯張開。此時可以先喂一些糖水,然后迅速喂一勺藥,在孩子還沒來得及因藥味苦而反抗時,再喂一些糖水。如此重復幾次將藥喂完。

    對給不能很好配合的幼兒喂藥時,最好取臥位,讓起頭部頭稍偏向左側并固定,然后用壓舌板或小勺柄輕輕壓住小兒的牙齒,將勺緊貼口腔輕輕將藥物灌入。服完藥后,抱起小兒輕輕拍打其背部,排出空氣,避免小兒將藥物吐出。

    最后必須指出的是,在給小兒喂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嗆咳應立即停止喂藥,以免藥物嗆入氣管。給哺乳期患兒服藥,應在其吃奶前,不能將藥物和乳汁混在一起服用,以免發(fā)生凝結反應,降低藥物的療效。

更多中藥材
  •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反復,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在飲食上的不注意,還有一些患者說就是在這個情緒上的難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在生活上要嚴格遵循三忌三戒。第一個就是忌油膩食品。人在高脂肪飲食以后啊,胃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這個膽囊的......
  • 那么今天呢,來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異常情況。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對這個大便觀察還是比較仔細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對自己的大便這一塊呢不是很認真,或者不是很細心,習以為常,就是甚至說大便異常的時候,他也習以為常,有時候呢,還是會忽略一些比較嚴重的......
  • 那么它這些特征出現(xiàn)以后呢,有一些患者會伴有這個腸上皮化生,還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隨著這個現(xiàn)在這個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腸鏡的普遍開展,它的發(fā)病率還有他的檢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們中醫(yī)認為這個。慢性萎縮性胃炎呢,脾胃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導致的,病程比較......
  • 這個免疫力啊,其實不光是西醫(yī)的名詞,在中醫(yī)《黃帝內(nèi)經(jīng)》上說的是叫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也就是說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氣呢,就不可能干擾或者侵襲你,經(jīng)常生病呢,歸根到底還是體內(nèi)的正氣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為正氣和邪氣是一對相對的概念......
  • 今天跟大家說一說,那么從中醫(yī)角度來說,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虛實,我們所說的虛呢,就是氣血不足,或者是肝腎不足,那么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虛弱一些,有些人是因為后天因素,包括房勞過度啊,或者是工作上過于勞累啊,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