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毛病改掉血脂降

    據(jù)研究,人過30歲,基礎代謝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則逐年增加。因此,人到中年后,血脂往往偏高,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fā)生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在諸多因素中,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對血脂增高亦有很大的影響。

    多吃少餐

    有人調(diào)查了1400位60~64歲的老人,發(fā)現(xiàn)每日吃兩頓飯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頓飯者(總熱量與每日吃兩頓飯者相等)只有1/5患病。專家分析認為,空腹時間較長,造成體內(nèi)脂肪積聚的可能性增大。

    晚餐過遲

    晚飯時間過遲,并且是進食難消化的食物,會加速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促使動脈硬化的發(fā)生。有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晚間大鼠即將入睡時,喂以高脂肪飲食,這些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會急劇上升。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樣喂這些高脂肪飲食,則對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響不大。

    喜吃精糧

    有些人不愛吃粗糧,只吃精米面。殊不知,在稻麥的麩皮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纖維素。例如鉻、錳在全谷類、豆類、堅果類中含量最高。如果用缺乏這兩種元素的飼料去喂養(yǎng)大鼠及家兔,它們就容易發(fā)生動脈硬化。粗糧中的纖維素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使血膽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太少,不但不利于膽固醇的排泄,而且會因為不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造成過量進食而發(fā)生肥胖。因此,長期進食低纖維素飲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會增高。

    過食肥甘

    過多地食用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肉、豬肝、皮蛋、蟹黃、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絕對禁食上述食物。近年來有人研究證明,正常的膽固醇并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腐敗的膽固醇才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元兇。因此,動物油不宜儲存過久,若已變質(zhì),顏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敗味,則不要食用。另外,甜食中糖分較多,吃甜食過多會導致糖分攝入過量,而過剩的部分會轉(zhuǎn)化為脂肪。隨著血脂增高,冠狀動脈發(fā)生血栓的機會也就增多。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糖能使肝臟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正常人吃高糖飲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含量可增加1倍多。若給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飲食,甘油三酯可增加4~5倍。

    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營養(yǎng)素攝入不全面。如果綠葉蔬菜吃得少,常會發(fā)生維生素C缺乏,而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減輕或防止動脈硬化。還有人不吃大蒜、洋蔥,其實它們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綜上所述,不良飲食習慣與血脂過高、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確有密切關系。中老年人應該徹底改變各種不良飲食習慣,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保證身體的健康。

更多中藥材
  • 就記得電視劇里,如果誰想要惡搞,就給來點巴豆,看著那人焦慮的神情和一趟趟上廁所的窘迫,開心不已;我是這么認識巴豆的,不知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其實,中醫(y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結(jié)便秘、腹水腫脹、寒邪食積所......
  • 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很容易就能夠見到巴豆的影子,俠客們?yōu)榱四軌驅(qū)崿F(xiàn)什么妙計,都會有巴豆使人腹瀉,那你知道巴豆是什么嗎,為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樹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藥用,巴豆樹為常綠喬木,高6~10米,中醫(y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
  • 千金子草,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樣,剛看到這個詞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更別提它的功效與作用,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的種子,又名千兩金、菩薩豆(《日華子》),續(xù)隨子(《開寶本草》),拒冬實(《本草圖經(jīng)》),聯(lián)步(《斗門方》),拒冬子(《本草匯言......
  • 古時候女孩子都是叫千金,我自己認為是為了表示女孩子很寶貴,所以用千金來形容;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千金這個詞,而是和千金類似的名字千金子這味中藥;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分布于吉林、遼......
  • 一提到中草藥,很多人都說自己是“藥盲”,往兩個看起來十分相似的字或詞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見的千金子與水稻的區(qū)別就讓我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xù)隨子的種子;又名千兩金,有逐水退腫,破血消癥,解毒殺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