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4招對抗頸椎病

    受訪專家:河南省中醫(yī)院骨病科副主任黃俊卿副教授

    頸椎病患者可以在家中多做自我保?。?/p>

    熱敷:艾葉一把、米醋四兩,加水適量,煮沸約10分鐘,加白酒二兩,攪拌均勻,將毛巾浸透,熱敷頸后、肩、背部肌肉,按壓有明顯酸痛、緊張之處,熱敷以熱而不燙為宜,一日一次或兩次。天涼時可把上次藥水加熱后再加酒二兩即可,第三次需換藥;天熱時需一次一換藥,熱敷一周或至癥狀消失。

    多做舉頭動作:頸椎病高危人群應多花點時間讓頭部處在“舉頭望明月”的姿勢,有助于消除長時間“低頭思故鄉(xiāng)”所造成的頸椎疲勞。因為“舉頭”的姿勢恰好與“低頭”的姿勢相反,對頸椎可起到舒緩的作用,使頸椎緊張獲得適度的松懈。

    也可以睡覺時不使用枕頭,平躺在床上,和“舉頭”的道理是一樣的,每晚入睡前無枕仰臥1到2個小時(不宜太久),有助于防止頸椎病的發(fā)生,對剛患上頸椎病的人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按摩:抬起右手,彎曲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屈曲,由上到下、由輕到重在右側頸部拿捏3~5遍;然后用另一只手在另一側頸部同樣做一遍;再分別用左、右手拿捏右側、左側頸肩部3~5遍。

    做頸部“米字操”:頭部緩慢地按書寫筆劃在空中畫“米”字,或做頭部的環(huán)繞運動,順時針轉一圈,逆時針再轉一圈。保健操不僅可以使肌肉放松,還可以起到加快氣血運行的作用,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理筋整復、松解粘連、解除痙攣。但是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的人做保健操要謹慎,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黃俊卿還特別提醒,一些患者在出現(xiàn)頭痛、頭暈、心慌等心腦血管癥狀時,除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的檢查外,還應考慮到頸椎病。

更多中藥材
  • 第一種藥材:(綿茵陳)它具有清濕退熱作用,用于三焦的濕熱。第二種藥材:(蒼竹)這味藥材也是祛濕的良藥,它還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運化濕氣的,脾的功能強建了,濕氣運化的多了,就不會有大量的濕氣淤積在身體,適用于濕氣比較重引發(fā)的舌苔白膩,腹痛......
  • 第一:脾氣虛癥,通常表現(xiàn)為容易腹脹,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者是蒼白無華,舌質(zhì)淡,胎白,中醫(yī)治療上一般以健脾補氣為主。第二:脾陽虛通常表現(xiàn)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涼的食物,喜歡溫熱,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中醫(yī)......
  • 陳皮作為一種用途很廣的中藥材,它主要有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的作用,并且它歸脾肺經(jīng),在治療脾胃氣滯、食滯,咳嗽化痰上有獨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為脾虛引起的腹脹,痰多濕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虛比較明顯,這個時候就需要配黨參,白術這些......
  • 這位朋友其實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裂紋舌淡有脾虛的一個現(xiàn)象,裂紋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啊,就是脾虛濕盛所導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運化體內(nèi)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虛水谷精微和氣血就不能濡養(yǎng)我們的舌體,同時體虛會導致體內(nèi)形成濕氣,這個濕氣又上犯......
  • 在中藥當中呢,有一個很著名的方子叫左歸丸啊,使用很普遍,被稱為加強版的六味地黃丸,它呢出自于明代的景岳全書,由熟地,山萸肉,鹿角膠,龜板膠,菟絲子等這些藥物組成,主要的功效是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啊,用于治療真陰腎水不足而出現(xiàn)的體虛發(fā)熱,自汗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