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孕期及哺乳期婦女應科學補碘

    在生活中一些人對碘的知識缺乏,有的擔心補碘過量。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食鹽中的碘含量是經過科學測定確定的,對于除某些特殊疾病以外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是安全的。如果碘缺乏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智力發(fā)育,胎兒期到2歲是大腦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因此,孕期及哺乳期的婦女科學補碘,意義尤為重大。

    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理事、天津醫(yī)科大學陳祖培教授說,碘是人體各系統(tǒng)特別是甲狀腺激素合成和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人類的“智慧之源”。它可以調節(jié)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物質分解,產生熱量和能量,保證人體的正常體溫和基本活動,尤其對胎兒和嬰幼兒的大腦及兒童身體的發(fā)育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土壤缺碘,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無法獲得足夠的碘來滿足人體需要?!标愖媾嗾f,人體碘80%~90%來自食物、10%~20%來自飲水,普及碘鹽是最安全、最有效、最簡便也是最經濟的補碘方法。

    陳祖培表示,甲狀腺是碘的主要儲備器官,把碘存滿也只夠人體使用1~2個月。一次補很多碘也沒有用,多余部分會隨尿液排出。吃得多,排出體外的也多,人體基本不儲存碘。補碘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必須終身堅持食用碘鹽。同時,食鹽加碘是經過科學測定而確定的,并在有關部門監(jiān)管下進行,因此不必擔心補碘過量。

    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理事、天津醫(yī)科大學閻玉芹教授說,如果缺碘已導致智力障礙,再補碘也不能使智力水平恢復正常,可一旦發(fā)現,還要及時補碘,以促進以后體格發(fā)育、性功能發(fā)育等。所以,預防缺碘比治療缺碘重要得多,尤其是缺碘導致的智力障礙是可防不可治的。胎兒從母親血液中攝取碘,嬰兒從母乳中獲得碘,這是兩個腦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母親缺碘,就會孕育出呆傻兒和弱智兒。因此,孕期及哺乳期婦女應定期(一般1~2個月)到醫(yī)院檢查和測尿碘,發(fā)現缺碘及時補充。

更多中藥材
  • 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其中有一類就是椎動脈型頸椎病,那么它的癥狀就是一個頭暈,經常我們說這種小關節(jié)紊亂,導致我們頸椎破壞之后,那么它就會出現椎動脈的供血這種不夠,過性的痙攣,導致一過性缺血系列癥狀。這個很多病人到恐懼,脖子不太敢動,越不動越加了......
  • 膝關節(jié)炎的治療呢,我們提出了一個三聯(lián)療法,傳統(tǒng)上我們認為【三分治七分養(yǎng)】,現在我們發(fā)現其實更多的這個運動才是核心要素。我們改一個字,【三分治七分練】,這個一字之差含義不一樣了,特別突出這種運動的這種效果,特別是我們說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側......
  • 身體濕氣重,常用的健脾祛濕六味藥分享給大家。1.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除脹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3.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4.蒼術: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散寒的功效。5.厚樸:具有溫......
  • 很多人質疑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其實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大家常說的三多一少癥狀,其實在很多中醫(yī)古籍中都已經有記載。糖尿病的中醫(yī)病機呢,主要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早期的表現呢,主要是以肝腎陰虛為主,到了糖尿病腎病的階段,常常會......
  •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見,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為是發(fā)炎了,其實原因有很多種,需要辯證對待。比如嗓子疼常見的表現一般是咽喉腫痛,有異物感,這種癥狀中醫(yī)稱之為風熱喉痹,西醫(yī)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風熱邪毒導致。還有一種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體紅腫,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