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新興的生物鐘養(yǎng)生學認為:冬季養(yǎng)生,進行人體“大修”,不但可安度寒冬,且可“養(yǎng)精蓄銳、積勢儲能”,為來年的健康身體打下良好的體能基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若每年冬季都注意“大修”,則無疑對整個一生都有好處,可為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
冬養(yǎng):冬季人的情緒易低落,易發(fā)生“冬季憂郁癥”。這是冬季日照少的緣故,故應多做些戶外活動。但冬季曬太陽也要有節(jié)制,應選風和日麗的天氣,于上午9-10時或下午2-4時,戴上平光鏡或太陽鏡,曬1.5-2小時即可。冬季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但不宜蒙頭大睡。尤其別忘開窗換氣,保持室內通風。最好養(yǎng)成開窗睡眠的習慣(避免直吹)。冬季忌飲酒御寒,酒只能短時間的“周身發(fā)熱”,酒精的作用一過,反會感到更加寒冷和倦怠,“飲酒御寒反更寒”的道理即在此。
冬補:包括藥補和食補?!疤搫t補之”、“補其所缺”,身體出現了“虛”、“缺”則要考慮藥補。藥補的科學態(tài)度應當是:不無故進補、因人進補、因時進補和對癥進補。無病體健者則無需藥補;只有“虛”的人才需進補。虛證可分為氣虛、血虛、陽虛和陰虛。氣虛者呼吸氣短、語聲低微、疲倦無力、食欲不振、自汗、尿頻或失禁、舌淡苔少、脈虛無力,可選用人參、黨參、黃芪、山藥、白術、茯苓、陳皮、黃精、炙甘草、大棗、飴糖等。血虛者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舌質淡、脈細無力,可選用熟地、當歸、首烏、紫河車、阿膠、白芍、桂圓、桑椹等。陽虛者畏寒肢冷、口不渴、面白自汗、食欲不振、虛喘、五更泄或溏泄、小便清長、陽痿早泄、遺精遺尿、腰腿酸軟、舌淡苔白、脈細無力,可選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膠、仙茅、蓯蓉、冬蟲夏草、胡桃肉等。陰虛者午后潮熱、手足心熱、心煩不眠、顴紅盜汗、口干咽燥,尿少色黃、大便秘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可選麥冬、天冬、枸杞、沙參、玉竹、龜板膠、鱉甲膠、銀耳、百合、蛤蟆油等。
不要認為唯有藥補才是進補,對大多數人來說,冬季食補更重要。為適應“冬藏”的特點,可多食用有營養(yǎng)價值的天然食物,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冬季滋補食物品種多,又不易腐敗,人的吸收功能也好。比如蘿卜,其營養(yǎng)價值高,是佳肴也是良藥,人稱“小人參”。其他如青菜、木耳、銀耳、梨、葡萄、杮子、香蕉等蔬菜瓜果,都是進補佳品。同時也要增加些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攝入,以提高身體的御寒能力,常吃些瘦肉、雞、蛋、魚、乳類和豆制品。老人冬季常食粥大有好處。冬季也是個“易胖”季節(jié),故需特別注意合理營養(yǎng),食不過飽,謹防長一身贅肉。
冬防:冬季要防舊病復發(fā)或加重。1.冠心病。寒冷的刺激可使皮膚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血壓升高,進而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塞。2.胃病。機體為御寒,代謝會明顯增強,若不注意保暖,可引起內分泌失調。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便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使胃病加重。3.風濕病。此類病人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天氣驟變時,疼痛會顯著加劇。4.呼吸系統(tǒng)疾病。寒冷會造成呼吸道局部供血不足,抵抗力降低。多種致病菌則乘虛而入,導致支氣管哮喘、氣管炎。注意保暖,生活有規(guī)律和按時服藥,在冬季防病中顯得特別重要。
冬練:冬季晨練應注意:1.不宜起得太早,待日出再練。2.做好準備活動。3.運動量應適度。4.外出莫忘防寒保暖。冬季是提高“冷適應能力”的好機會,經常進行冷水浴鍛煉可激發(fā)人體潛能,增強抗病能力。例如用冷水洗臉、洗腳、擦身,或冷水沐浴和冬泳等。這些方法正在逐漸普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新興的生物鐘養(yǎng)生學認為:冬季養(yǎng)生,進行人體“大修”,不但可安度寒冬,且可“養(yǎng)精蓄銳、積勢儲能”,為來年的健康身體打下良好的體能基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若每年冬季都注意“大修”,則無疑對整個一生都有好處,可為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
冬養(yǎng):冬季人的情緒易低落,易發(fā)生“冬季憂郁癥”。這是冬季日照少的緣故,故應多做些戶外活動。但冬季曬太陽也要有節(jié)制,應選風和日麗的天氣,于上午9-10時或下午2-4時,戴上平光鏡或太陽鏡,曬1.5-2小時即可。冬季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但不宜蒙頭大睡。尤其別忘開窗換氣,保持室內通風。最好養(yǎng)成開窗睡眠的習慣(避免直吹)。冬季忌飲酒御寒,酒只能短時間的“周身發(fā)熱”,酒精的作用一過,反會感到更加寒冷和倦怠,“飲酒御寒反更寒”的道理即在此。
冬補:包括藥補和食補?!疤搫t補之”、“補其所缺”,身體出現了“虛”、“缺”則要考慮藥補。藥補的科學態(tài)度應當是:不無故進補、因人進補、因時進補和對癥進補。無病體健者則無需藥補;只有“虛”的人才需進補。虛證可分為氣虛、血虛、陽虛和陰虛。氣虛者呼吸氣短、語聲低微、疲倦無力、食欲不振、自汗、尿頻或失禁、舌淡苔少、脈虛無力,可選用人參、黨參、黃芪、山藥、白術、茯苓、陳皮、黃精、炙甘草、大棗、飴糖等。血虛者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舌質淡、脈細無力,可選用熟地、當歸、首烏、紫河車、阿膠、白芍、桂圓、桑椹等。陽虛者畏寒肢冷、口不渴、面白自汗、食欲不振、虛喘、五更泄或溏泄、小便清長、陽痿早泄、遺精遺尿、腰腿酸軟、舌淡苔白、脈細無力,可選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膠、仙茅、蓯蓉、冬蟲夏草、胡桃肉等。陰虛者午后潮熱、手足心熱、心煩不眠、顴紅盜汗、口干咽燥,尿少色黃、大便秘結、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可選麥冬、天冬、枸杞、沙參、玉竹、龜板膠、鱉甲膠、銀耳、百合、蛤蟆油等。
不要認為唯有藥補才是進補,對大多數人來說,冬季食補更重要。為適應“冬藏”的特點,可多食用有營養(yǎng)價值的天然食物,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冬季滋補食物品種多,又不易腐敗,人的吸收功能也好。比如蘿卜,其營養(yǎng)價值高,是佳肴也是良藥,人稱“小人參”。其他如青菜、木耳、銀耳、梨、葡萄、杮子、香蕉等蔬菜瓜果,都是進補佳品。同時也要增加些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攝入,以提高身體的御寒能力,常吃些瘦肉、雞、蛋、魚、乳類和豆制品。老人冬季常食粥大有好處。冬季也是個“易胖”季節(jié),故需特別注意合理營養(yǎng),食不過飽,謹防長一身贅肉。
冬防:冬季要防舊病復發(fā)或加重。1.冠心病。寒冷的刺激可使皮膚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血壓升高,進而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塞。2.胃病。機體為御寒,代謝會明顯增強,若不注意保暖,可引起內分泌失調。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便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使胃病加重。3.風濕病。此類病人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天氣驟變時,疼痛會顯著加劇。4.呼吸系統(tǒng)疾病。寒冷會造成呼吸道局部供血不足,抵抗力降低。多種致病菌則乘虛而入,導致支氣管哮喘、氣管炎。注意保暖,生活有規(guī)律和按時服藥,在冬季防病中顯得特別重要。
冬練:冬季晨練應注意:1.不宜起得太早,待日出再練。2.做好準備活動。3.運動量應適度。4.外出莫忘防寒保暖。冬季是提高“冷適應能力”的好機會,經常進行冷水浴鍛煉可激發(fā)人體潛能,增強抗病能力。例如用冷水洗臉、洗腳、擦身,或冷水沐浴和冬泳等。這些方法正在逐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