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丁聰

    丁聰談健康

    屈指數(shù)來,丁聰今年已是87歲高齡,他滿面紅光,耳聰目明,走起路來步履輕快。

    曾有人問丁聰養(yǎng)生之道,他說:“無道?!彼谝黄恼轮袑懙溃骸拔覜]有養(yǎng)生之道,也不吃什么補品。如果一定要歸結(jié)到什么原因,我只能說是爹媽給的,這是先天因素。那么后天呢?我冥思苦想了半天,大概是有個好‘飼養(yǎng)員’吧!‘飼養(yǎng)員’就是我的老伴,她做什么,我吃什么,從不挑食。我把蔬菜叫做‘青飼 料’,我只吃‘葷飼料’。”由此看來,老伴深諳夫性,餐桌上雞、鴨、魚、肉必不會少。自稱“食肉動物”的丁聰對素食不感興趣,蔬菜與水果一概不吃,曾戲言道,光吃蔬菜,我不成了“食草動物”了?

    一次,有人求丁聰題寫扇面,他取蘇東坡詩句反其意而用之——“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被人們傳為笑談。

    丁聰?shù)目蛷d簡潔、明快,墻上的一幅畫特別搶眼,這就是黃永玉的《石拜丁聰圖》。畫面上丁聰酣然側(cè)臥,群石環(huán)繞四周,其題日:古往今來人皆見石就拜,惟有此人石頭拜他。這畫的背后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丁聰平時很少生病,但一有病就是“硬”的,非要開上一刀不可,也許這與他飲食上只葷不素有關。十幾年前,丁聰?shù)昧税螂捉Y(jié)石,自己擠公共汽車去醫(yī)院開刀,取出12粒石頭之后,又擠公共汽車回家。畫家黃永玉得知此事后,便以石拜丁聰為題,畫了這張畫。老友黃苗子觀后大悅,欣然揮筆題詞:美石拜丁聰,丁聰拜美食,醉飽酒面紅,可以娛今夕。丁聰笑著說,從飲食上講,這只是我個人的飲食習慣,并非養(yǎng)生之道。而談到鍛煉身丁聰說,我從來不主動鍛煉,倒是書把我煉了。丁聰嗜書如命。走進丁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書。書柜,書架,就連桌上、沙發(fā)上也擺滿了書。書房里放不下了,便一摞摞搬到過廳兩側(cè),自下而上碼成書墻。跑書店、搬運、碼書墻,這就是他的鍛煉項目,每每搬書,渾身冒汗,腰酸腿疼。丁聰說,干這活兒,可以活動活動筋骨,運動量不小于打拳、做操。

    生活中的丁聰詼諧、幽默。在他眼中,大到人世間的風云變幻,小到家中的盆盆碗碗,無一不充滿情趣而成為漫畫的創(chuàng)作素材。書架上,擺放著一張并非用筆畫出的佳作。

    這是一張引人注目的照片,三個天真的娃娃并排而坐,誰見了都說是三胞胎?!斑@是我,這是我的兒子,這是兒子的兒子。”丁聰饒有興致地道出其中奧秘。原來,他看到孫子的周歲紀念照之后,突發(fā)奇想,請朋友用電腦把這相距80年的三代人的照片合在一起,果然效果極佳,三個孩子相貌、神態(tài)驚人地相似。從此,這張照片成為丁聰與客人茶余飯后的笑談。

    “對于飲食我‘無道’,對于鍛煉只有‘半道’。歸根到底,要想身體健康,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淡泊名利:樂觀豁達、精神舒暢是至關重要的,也許這才是我的健康之道吧!”這是丁聰給健康下的定義,也是這位老人對人生的感悟。摘自《長壽》雜志 文/宋淮生

更多中藥材
  •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凈切片曬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經(jīng)過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夠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腫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補補氣補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點,如果想用來補氣血,同時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僅僅需要止痛......
  • 人參有以下功效一:大補元氣,像我們平時氣虛同時感覺有點身體發(fā)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參煲湯喝就可以。二:復脈固脫,特別適用于氣陰兩虛的人。三:生津養(yǎng)血,人參既能夠補氣,同時呢還能夠生津,像我們胃陰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參,同時人參能通過補氣來生血......
  • 藏紅花至明代傳入中國,記載在李時珍《本草綱目》被列為藥用,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那藏紅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對于月經(jīng)量少、月經(jīng)延后、經(jīng)期腰酸腹痛、血塊多、面色暗淡、臉上斑點比較多的女性尤為合適。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當茶葉,可以反復沖......
  • 有些疾病適合在夏天治療,因為夏天陽氣比較旺盛,人體也與四時相應,人體的陽氣也被激發(fā)出來,在這個時節(jié)適合有一些冬天易發(fā)的疾病,在這個時候治療。第一個就是咳喘類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時候,就出現(xiàn)肺氣的一些癥狀,比如說咳嗽,喘促,甚至哮......
  • 糖尿病在我們中醫(yī)把它叫做消渴,本質(zhì)上來講這是以陰虛為主的一系列并發(fā)癥,那么有肺陰虛,胃陰虛,腎陰虛等等,那么總的來說是以氣陰兩虛為主的這么一系列的癥狀表現(xiàn)。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藥,或者已經(jīng)開始扎胰島素了,但是這個血糖始終呢降得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