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煎煮

    中藥煎煮要點中草藥品種繁多,根據(jù)近年的初步統(tǒng)計,總數(shù)約在八千種左右,常用中草藥亦有700種左右。隨著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中藥被制成多種劑型的中成藥,但湯劑依然是常用劑型,多采用加水煎煮的方法。為了避免藥材在加熱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的揮發(fā)或破壞,必須掌握煎藥的操作要點。

    1.選擇煎藥容器。煎煮中藥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容器,這類容器導熱均勻,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藥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受到干擾。禁用鐵鍋,以防藥材中所含化學成分如鞣質(zhì)、甙類等與鐵質(zhì)產(chǎn)生化學變化,降低療效或失效。如實在急需煎藥又無砂鍋和搪瓷鍋,可暫用紫銅鍋或鋁鍋代替。

    2.煎煮中藥的一般方法。將配伍好的中藥放進砂鍋內(nèi),加入3-5倍的冷水或溫水(50度以下),先浸泡10-20分鐘,再添水加熱至沸,在藥材煮開前用強火,煮開后用弱火,以微火維持20一60分鐘,濾出藥液,然后再加2-3倍量水于鍋中煎煮,20-40分鐘,濾取藥液,將2次濾液合并加以濃縮至規(guī)定量,分2-3次服用。為了充分發(fā)揮藥效,我們??梢姷揭桓敝兴幹袑δ承┧幉扇∠燃濉⒑笙?、包煎、沖服、佯化等醫(yī)囑,這就是煎煮中藥的特殊方法。

    3.煎煮中藥的特殊方法。

    (1)先煎藥:方劑中的礦物、貝殼類等堅硬的藥材,如生石膏、生石決明、生赭石、生牡蠣、生龍骨、生磁石、生瓦楞子,龜板、鱉甲,這類藥材不但要先煎,而且要打碎,先煎煮15-20分鐘,才能煎出有效成分。又如生附子、生半夏,往往先煎1小時,以減低其毒性。

    (2)后下藥:方劑中的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紫蘇葉、沉香、砂仁、鉤藤、侃蘭葉等,不宜煎煮過久,應(yīng)在群藥煎成前5-10分鐘下鍋,即二煎沸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3)包煎:方劑中含粘性成分的藥材,影響其他藥材出汁;帶絨毛、芒刺及粉末狀的藥材,煎煮稠渾,病人難以服用,如車前子,赤石脂、旋覆花、草藶子、青黛、六一散、滑石粉、麥芽等,應(yīng)先用布將藥包好,再人鍋共煎。

    (4)另煎:方劑中的人參、金石斛等貴重藥材,為保證其有效成分的煎出,防止丟失,可以另煎。先單獨煎煮半小時,濾出藥汁,藥渣再人藥共煎。

    (5)烊化:方劑中的阿膠、話糖、蜂蜜、芒硝等,需加入去渣后的藥汁中,待加熱至烊化后服用。也有些九劑、丹劑需用藥汁浸泡佯化后服用,如至寶丹、金鹿九等。

    (6)沖服:方劑中的珍珠、琥珀、牛黃等較貴重、用量又小的藥材,不易煎煮出汁,可研成粉隨煎煮湯藥沖服。

    (7)泡服:有些代茶飲的方劑,如蕃瀉葉、雙花、麥冬、胖大海等,不用煎煮,用熱水浸泡,蓋好杯蓋,泡出汁后即可飲服此外,水量的控制也很重要?,F(xiàn)在有很多人從醫(yī)院藥房或藥店買回中藥后,不知該加多少水煎藥,水量不是多就是少。加水太多,則延長了藥物煎熬時間,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失去固有的療效,況且藥液太多,病人不能全部喝下;而水太少則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煎干、煎糊。

    那么,到底應(yīng)該如何掌握水量呢?一般來說,其水量應(yīng)以藥液沸騰時高出藥面一橫指為宜,但也不可拘泥,用水的多少應(yīng)根據(jù)藥物種類來確定。藥師認為:屬于調(diào)理、滋補一類的藥物頭煎需加水700~1000ml,二煎400~500ml;解表類中藥頭煎需加水400~600ml,二煎250~300ml;一般藥物頭煎需加水500~700ml,二煎300~350ml。

    同時,還應(yīng)當根據(jù)醫(yī)師處方中的用藥量來確定。有時醫(yī)生根據(jù)病情開出的處方劑量大,一劑藥多達二十味以上;再如夏枯草、金錢草、魚腥草、竹茹、通草、燈心草等應(yīng)特別考慮它們吸水性強的特點,這類藥??蛇x下列加水法:

    1.將一劑藥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煎烈,棄渣取湯,然后用其藥汁熬熬其他藥物。

    2.將需水量大與需水量小的藥物分煎,各濾其汁,再混合煎熬濃縮。

    3.將全部中藥合在一起煎,煎上2~3次,每次煎取約300m1藥汁將雜質(zhì)濾掉后混合在一起續(xù)煎,濃縮至300m1左右服用。前二種方法適宜于一個處方中只有少數(shù)幾味大劑量藥物的情況,后一種方法則適用于普遍都是大劑量藥物的方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煎藥時不宜頻頻加水,這不利于藥物的分解。若藥物吸水膨脹,水被吸盡,可酌情加點開水。煎熬需水量較大的草藥,最好事先有準備地多加一些水。

    因此,中藥的煎煮對中藥藥性的發(fā)揮具有重要作用,煎煮用具、煎煮方法及煎煮水量的控制都是重要步驟。

更多中藥材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jié)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jīng)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炎癥改變,結(jié)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jié)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
  • 就是這個濕啊,主要是從我們脾胃來的啊,因為中醫(yī)講究脾胃是來運化水濕的,脾胃的功能減弱啊,也就是脾胃氣虛了,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就會導致這個水濕之氣在人體內(nèi)積聚,積聚以后成為這個濕邪,我們一般就叫做寒濕。濕邪呢分為寒濕,也分為這個濕熱,就這兩......
  • 在我們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實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導致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也特別多,這個失眠的癥狀包括我們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胃脹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悶吶,這些癥狀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說我們的中醫(yī)就講究辨證治療......
  • 在我們脾胃病科有脾胃癥狀的病人比較多,也有許多患者有腰疼。到我們脾胃病科來看病的時候呢,他往往沒有注意這個腰痛,我們在問診的時候呢,就要注意,因為這個脾啊和腎呢,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后天之本。所以說這個腰痛啊,跟我們的胃痛,跟我們的胃脹,......
  • 我們在臨床上呢,常見的問題歸結(jié)一點就是兩個字代謝。往往患者會說我現(xiàn)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說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點費勁了。這個費勁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條變細啊。上廁所待的時間比較長,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覺這事特別不正常,是否問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