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兒猩紅熱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方名】猩紅熱方劑一。

    【組成】板藍(lán)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葉3克 赤芍5克 丹皮3克 蘆根10克 生地12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參6克。

    【用法】水煎待溫,分次服。

    【治法】清熱解毒,瀉熱滋陰。

    【主治】猩紅熱。毒疹已出,仍高熱,口渴、咽喉紅腫、疼痛,可見腐物附著,時或譫語,舌質(zhì)紅或絳有芒刺、中心老黃苔,脈洪數(shù)。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

    中藥處方(二)

    【方名】猩紅熱方劑二。

    【組成】連翹15克 雙花15克 菊花20克 牛蒡子10克 蘆根15克 黃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參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梔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時服1次,可以連續(xù)服用,直至痧透熱解。

    【治法】清熱解毒透痧。

    【主治】爛喉丹痧。其疹點顆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無疹點。伴隨疹點的出現(xiàn),癥見高熱神昏,譫語,耳聾狂躁,干嘔不眠,口干喜冷飲,脈象洪數(shù),舌起芒刺,舌苔赭膩,黑干如膠皮。

    【加減】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嚴(yán)重秘結(jié)者,可加大黃10克,服藥后大便得通,即減去大黃。若配合牛黃安宮丸1~2丸,以涼黃酒調(diào)化,隨湯藥同服,效果更顯。

    【備注】爛喉丹痧又稱時疫喉痧,沿門闔境,傳變迅速;此乃天時寒暖不定,穢霉?jié)釟獍l(fā)為溫毒,從口鼻內(nèi)侵肺胃之氣分,肺胃熱毒上攻而發(fā)。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

更多中藥材
  • 當(dāng)前社會下人們普遍都很注重于中藥食補之類的東西,藥材吃的種類多種多樣,各種要吃、要喝的東西也是相當(dāng)?shù)闹v究的,什么吃的飯要是五谷中的粗糧,但是自己去購買藥材最好都了解下,有助于消化的很多藥材都有著其自身的別名,去買藥材不知道的話,很容易鬧出笑......
  • 海藻中含有亞油酸和亞麻酸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不少是二十碳五烯酸,對防治動脈硬化及腦血栓形成十分有益,而且這些脂肪酸在所有的海藻中均含有,含量較多者,可占脂肪酸的15%~20%。海藻中含有較豐富的海藻多糖,從中提取的海藻淀粉硫酸脂,具有降......
  • 海藻糖,這種糖類在21世紀(jì)初被人發(fā)現(xiàn),然后才將海藻糖運用到醫(yī)療當(dāng)中,海藻糖中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是由兩個葡萄糖分子以糖苷鍵構(gòu)成的非還原性糖,有3種異構(gòu)體即海藻糖、異海藻糖和新海藻糖,并對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具有非特異性保護作用,科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沙......
  • 天竺黃,呈乳白色,塊狀物體,在使用的時候要將它的外皮拔除,然后再將它放入鍋內(nèi)慢慢熬煮,大約過一個時辰就可以服用,中藥名,治小兒疳積,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華思勞竹等稈內(nèi)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植物稈內(nèi)的分泌液干燥后于秋、冬二季采收,天竺葵主要......
  • 這藥名字聽起來非常長,但是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算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中藥,古寶牛黃琥珀猴棗散,是由活血祛痰由活血化瘀與消除呼吸道痰濁壅塞兩大部分組成,猴棗散含馬兜鈴科植物細(xì)辛,有馬兜鈴酸,會對腎臟造成損傷,應(yīng)在醫(yī)生或藥師的指導(dǎo)下使用,咳嗽是一種防御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