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氣功與醫(yī)、儒、道、佛、武術等有何關系?

    氣功與醫(yī)、儒、道、佛、武術等有何關系?

    氣功,作為人類養(yǎng)生保健、強身治病的方法,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人類的祖先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及繁衍,必須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及兇猛的飛禽走獸相較量,逐漸形成了許多自然的包括氣功在內的保健養(yǎng)生方法。比如,為了祛濕導滯,通利關節(jié)以適應自然環(huán)境而形成“導引”;吸取與禽獸搏斗的經驗,象其形,會其意,形成自然而本能的古代技擊武術;從人類社會化生活的增多,體會到精神情志活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總結出修身養(yǎng)性的“靜坐”、“意守”等方法??傊?,氣功的萌芽和發(fā)展,不是突發(fā)性的偶然的發(fā)明,而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實踐中,逐步發(fā)現并總結而成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經歷了劇烈的變化,文化衛(wèi)生保健方面也受到影響,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的活躍氣氛。在醫(yī)學方面,《黃帝內經》系統(tǒng)總結并提出了氣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并將氣功列為養(yǎng)生保健治療方法的首位。儒家則由孔子提出了意念專一、聽之以心,然后心息相融,神氣合一即“坐忘”的儒家氣功方法,道家的老子和莊子主張順應自然規(guī)律,“去物欲以養(yǎng)形,致虛靜以養(yǎng)神”、“形神不虧,便可長生”,提出了“無為自然”的養(yǎng)形養(yǎng)神的養(yǎng)生方法。這些都與當時醫(yī)學氣功的發(fā)展協(xié)調一致,互相影響并各有側重。至于佛教,一般認為是在漢朝佛教由印度傳到中國后才出現的。佛教大小乘學說中,本無相當于本來意義的“氣功”的術語。藏傳佛教密宗無上瑜珈雖有相當于練氣意義上的氣功術語及修練方法,但在漢地佛教界流傳不廣。從佛教傳統(tǒng)觀點和一般佛教徒的信仰立場看,佛教的禪定與氣功有所不同;從客觀上看,佛教中也含有一些類似氣功的內容,尤其是“明心見性”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氣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至宋明理學派,致力于勾通和統(tǒng)一儒、釋、道三大學派的理論,也相應出現了各家氣功取長補短、融匯貫通的局面,使氣功養(yǎng)生的理論和技術更趨于完善和系統(tǒng)。

    中國古代的武術,其作用不外健身和技擊。各派武術的健身方法中,尤其是站樁里包含有類似氣功的內容;氣功與武術在一些方法上也互相影響。例如,現在的健身站樁功法中,不少就來自武術,而氣功的一些理論和方法,也被武術所吸取。武術界有一句話叫做“練武不練功(氣),到老一場空”,可見兩者是相關的。

更多中藥材
  • 天王補心丹是一個著名的安神的方子,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睡不好覺的人又心脾兩虛,吃點天王補心丹。補心丹用柏棗仁,二冬生地當歸身,三參桔梗朱砂味,茯苓遠志安心神,你看這個方子最后落在一句話,叫安心神,就是治療心神不寧,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叫天王......
  • 千金藤又名忍冬藤、雞屎藤、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朝天藥膏、合鈸草、金絲荷葉、天膏藥。藤本植物,無塊根。卵形葉子,下面被白粉,盾狀著生。夏秋開花,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再排列成復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朱紅色球形核果。分布于江蘇、江西、福建、浙江......
  • 其實脾氣暴躁,打嗝反酸,口氣重,大便干燥秘結,平時喜歡吃涼的東西,這種情況多數是肝胃郁熱。首先肝郁,肝氣郁結化火,肝火旺的人脾氣暴躁愛發(fā)脾氣,而且肝在味為酸,打出來的嗝有熱,腐,酸,餿的味道。另外胃火,胃火旺的人口氣也重,飯量大,吃完飯之后......
  • 昨天遇到一個患者,剛28歲,病史大約十天左右,問其原因,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引起了他嚴重的焦慮和煩躁的情緒,繼而引起濕疹的加重。那么濕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從中醫(yī)來講,濕疹的原因,主要是風濕熱邪瘀阻肌膚,那么這個風濕熱邪可以是外來的風濕熱邪,......
  • 第一,吃的多,但是就是不長肉,這個可能和體內的火旺有關系,最常見的就是胃火旺,胃火旺不管你吃進來再多的食物,都能被快速的消耗掉,自然吃的多也不會胖。第二,吃得不多,不愛吃飯,吃不下飯,吃一點飯就要考慮是不是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過差。脾虛食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