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百日咳

    【概述】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表現(xiàn),初似感冒咳嗽,繼則出現(xiàn)痙咳。發(fā)作時連續(xù)陣咳十余聲至數(shù)十聲,咳畢有特殊吸氣吼聲,時伴嘔吐,并有面目浮腫、紫瘢、眼結(jié)膜下出血等癥。

    本病自1958年9月5日“解放日報”刊登用針灸治療獲效的通訊之后,六十年代得到較大的推廣。針刺、皮膚針、穴位注射及火罐等療法都有較滿意的效果。從八十年代以來,經(jīng)過臨床上的進一步總結(jié)提高, 療效更為顯著。就收集的一些資料看,有效率幾乎都接近100%。目前,本病的治療在取穴上多取與肺臟相關(guān)的經(jīng)穴,刺法上照顧小兒特點,以點刺出血或輕刺激不留針為主。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肺俞、風(fēng)門、天突。

    配穴:嘔吐加內(nèi)關(guān);發(fā)熱加大椎、曲池;體虛加足三里;劇咳加尺澤、少商。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據(jù)癥酌加配穴。主穴,輕刺激,捻轉(zhuǎn)不留針,針后加拔火罐,至皮膚潮紅后去罐。少商用三棱針點刺,刺入0.5分,出血如粟粒狀即可。余穴,除大椎、曲池宜用稍重捻轉(zhuǎn)刺激外,均輕刺激不留針。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306例,結(jié)果痊愈260例,有效19例,無效6例??傆行?8%[1,2]。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四縫。

    配穴:少商、商陽。

    (二)治法

    一般只取四縫,效不明顯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操作方法:四縫穴以三棱針(嬰兒用28號5分長毫針代替)點刺,擠出黃白色黏液。少商、商陽點刺出血,如粟粒狀即可。刺后用干棉球輕按針孔。主穴每日1~2次,每次一手,兩手交替,配穴每隔5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1、痊愈:典型癥狀全部消失,白細胞總數(shù)及淋巴細胞恢復(fù)或接近正常值,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2、顯效:典型癥狀大部消失或顯著減輕,白細胞總數(shù)及淋巴細胞趨向正常,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3、無效:治療后無變化,或雖有部分減輕,但有反復(fù),有并發(fā)癥出現(xiàn)。

    共觀察142例,其中112例單取主穴并以上述標準評價,痊愈82例(73.2%),顯效21例(18.8%)總有效率達92.0%[3,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天突、肺俞、定喘。

    配穴:足三里、曲池。

    (二)治法

    藥液:注射用水、維生素c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任選一種。

    主穴每次只取一穴(雙側(cè))。效不顯時加一配穴。穴位注射時動作宜輕捷,以免引起患兒啼哭。其中,天突穴宜用4號針頭從胸骨柄上緣呈45度角進針約1 厘米,注入藥液。每側(cè)穴劑量為:氯霉素40~50mg/kg;注射用水,0.5ml;維生素c注射液2ml。每日1次,5~8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196例,結(jié)果有效率99.1~100%[6~8]。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肺俞、風(fēng)門。

    配穴:少商、商陽、曲池、商丘、足三里、列缺。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對,輪流選用;配穴可根據(jù)癥情選1~2對。先針主穴,輕刺激不留針,手法為快速捻轉(zhuǎn)不提插。要注意掌握深度,以免引起氣胸等意外事故。然后以閃火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10分鐘,至局部膚潮紅。起罐后,再針配穴。少商、商陽,用三棱針點刺,刺入約0.5分.以出血為度,手法宜輕、宜速、宜淺;余穴,可用重刺激手法,捻轉(zhuǎn)后不留針。每日一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以上法共治68例,結(jié)果痊愈58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4%[8]。

    眼針加貼敷

    (一)取穴

    主穴:肺區(qū)、上焦區(qū)。

    配穴:肺俞、內(nèi)關(guān)、膻中。

    (二)治法

    采用眼針配合穴位貼敷之法。

    敷藥制備:皂莢10g,川貝母5g,氯化銨3g,樟腦10g,甘草10g.分別研細、混勻,貯瓶備用。

    主穴用眼針法,以30號0·5寸長的毫針自眶外斜剌,留針10分鐘。配穴用敷貼法:選準穴位后,以生姜片摩擦穴區(qū)至皮膚發(fā)紅,再取藥粉約10g,以凡士林調(diào)勻后涂上約小指頭(患者指頭)大一小團,以麝香追風(fēng)膏貼壓其上。上述兩法可同時進行,2日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例,治愈28例,顯效12例,總愈顯率達100%[10]。

    【主要參考文獻】

    [1]肖進順。針刺治療百日咳。中國針灸 1983;3(4):18。

    [2]王瑞恒。針剌治療百日咳240例報告。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2;(4):218。

    [3]張居賢,等。刺激神經(jīng)療法對200例百日咳治療效果的初步觀察。中級醫(yī)刊 1960;(1):22。

    [4]顧天培。針刺治療小兒百日咳112例臨床觀察。中醫(yī)雜志 1983;24(2):51。

    [5]馮慶豐。針刺治療百日咳30例。中醫(yī)雜志 1982;23(8):41。

    [6]鄭建中。注射用水穴位注射治療百日咳112例。安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1988;7(4):38。

    [7]韓志河,等。穴位注射治療百日咳33例。河北中醫(yī) 1986;(4):14。

    [8]柳素范。穴位注射治療百日咳51例療效觀察。江西中醫(yī)藥 1987;2(5):45。

    [9]陳子富。針罐治療百日咳63例療效觀察。黑龍江中醫(yī)藥 1986;(6):37。

    [10]王遠華。眼針配合穴位貼藥治療百日咳40例。 中國針灸

    1998;18(1):57。

更多中藥材
  • 這是一個女性患者,44歲,胃疼這個毛病很多年了,有時候隱隱作痛,有點還有嘔吐,有時候反酸,飲食也下不去,覺得胸脘部就是比較脹悶,腹中有時候肚子咕嚕咕嚕響,她自己感覺就像打雷那么響,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體還是比較消瘦,氣短愿意......
  • 關(guān)于中醫(yī)藥這個應(yīng)用這塊兒啊,我建議大家還是用中醫(yī)辨證更精確一些,我不建議大家隨便就去吃這個六味地黃丸。那么中醫(yī)講究這個辯證啊,雖然它是一種宏觀醫(yī)學(xué),但是辨證施治這塊兒,通過這個辯證呢,更精準一些,不光有利于用藥的療效,有利于就是辨清患者的體......
  • 今天講這個患者是李女士,61歲,它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胃脘灼熱脹痛有四年了,近一個禮拜是比較加重,她有這個胃脘部灼熱脹痛,然后還有這個胸部一個痞滿,覺得胸悶,類似于胸悶的感覺,還有點惡心有干嘔,有反酸。那么胃鏡檢查呢,她就是一個慢性萎縮性胃炎,期......
  • 大便排出費勁,這一類患者呢,常常是四五天不排便一次,有時候就感覺這個大便呢,在肛門口就是排不出來,甚至嚴重的患者呢,排便一次以后,肛門部都有墜脹感,最嚴重的患者就是脫肛了啊,由于這個過度用力吧,就是出現(xiàn)直腸脫垂,脫出肛門之外,那么今天呢,就......
  •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胃鏡檢查這個話題,那么胃鏡對于我們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個檢查手段,那么現(xiàn)在的胃鏡其實跟過去比,已經(jīng)進步非常之多了,一個是鏡身呢,比較柔軟,比較細,現(xiàn)在這個胃鏡檢查呢,其實是一個常規(guī)的檢查項目,哪些疾病需要檢查,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