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療陽萎

    【概述】

    陽萎是指男性雖有性欲要求,但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程度不足,以致妨礙進行正常性生活的一種病癥。可分功能性陽萎和器質(zhì)性陽萎兩類。其中功能性陽萎約占85~90%,其原因與多種精神因素有關(guān),為針灸治療對象,也是本節(jié)介紹的主要內(nèi)容。器質(zhì)性陽萎則由于解剖原因、藥物及其他疾病等所致。對功能性陽萎,西醫(yī)學主要是通過心理咨詢進行治療,但效果尚不理想。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于心腎不交、腎氣虛衰所致,亦可因驚恐或濕熱等引起,致宗筋失養(yǎng)而弛縱,陰莖痿弱不用,臨房舉而不堅。故將其列入保健篇。

    本病癥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記載,稱為“陰痿”或“陰器不用”。而針灸治療陽萎,首見于《針灸甲乙經(jīng)》:“脊內(nèi)廉痛,溺難,陰痿不用,……陰谷主之”。之后,在《備急千金要方》、《針灸資生經(jīng)》、《針灸大成》、《類經(jīng)圖翼》,以及清?《神灸經(jīng)論》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早期多取遠道穴灸治,自明清起重視用腹背部穴治本病癥,并倡用針刺。

    針灸治療陽萎的近現(xiàn)代報道,最早發(fā)表于1935年。大量的臨床觀察則在上世紀50年代之后,但以傳統(tǒng)針灸為主。近20佘,逐步發(fā)展到用多種穴位刺激法進行治療,諸如電針、艾灸、埋針、穴位注射等。對刺灸法也作了較細致的觀察,如針刺下腹部或骶部穴位,針感能直達會陰或龜頭,效果往往較好,即使針刺遠道穴,也最好使針感向腹部放射。同時,對穴位也進行了篩選,總結(jié)出一些確實有效的腧穴,并結(jié)合西醫(yī)學解剖知識,發(fā)現(xiàn)了某些新穴。從療效看,針刺或各種其他刺激法在有效率上大致相似,總有效率在90%以上。對某些適于針灸治療的器質(zhì)性陽萎,針灸也有一定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為提高療效,陽痿針灸治療前,應(yīng)首先進行心理開導(dǎo),指導(dǎo)同房方法及介紹有關(guān)性知識。在治療期間,要求患者禁止性生活,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方法:

    - 穴位埋針 -

    取 穴:

    常用穴:三陰交。

    操 作:

    選定穴位后,先以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脫碘。術(shù)者用左手拇指指壓患者之會陰,囑其深吸氣收肛門,注意力集中于龜頭上。然后,右手持止血鉗夾住麥粒形皮內(nèi)針(經(jīng)嚴密消毒),從三陰交向上刺入,并作旋轉(zhuǎn)提插,使患者有針感后,用膠布固定。雙側(cè)均埋。每次按壓會陰穴約需5min。埋針時間一般3天,取針后停3天再埋。

    效 果:

    以上法治療31例,痊愈2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3%。

    注意事項:

    (1)本法取穴及操作均較簡單,但在埋好后應(yīng)囑患者試著走幾步,如有不適同即以調(diào)整。夏天慎用此法。

    (2)本法多用于用其他療效不顯著者。

    - 穴位注射加體針 -

    取 穴:

    常用穴:陽萎穴。

    備用穴:分4組。(1)三陰交、腎俞;(2)長強;(3)八髎;(4)關(guān)元、石門、氣海。

    陽萎穴位置:共由五穴組成。由臍部(神闕)至恥骨聯(lián)合上(曲骨穴),作一聯(lián)線。上1/3,中1/3,下1/3,各一穴;中1/3旁開1寸各一穴。

    操 作:

    藥液:0.5%普魯卡因注射液,士的寧注射液(2mg/1ml)或5%葡萄糖注射液31ml與士的寧注射液1ml混合液,丹參注射液和當歸注射液各2ml混合液。

    每次選常用穴及一組備用穴。常用穴針刺,備用穴行穴位注射。陽萎穴以2.5寸毫針5根,依次進針,經(jīng)提插捻轉(zhuǎn),使針感向陰莖放射為宜。備用穴可選上述藥液之一種注射。第1組穴用士的寧注射液,每次取1對穴,2穴交替,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后,待有針感出現(xiàn),注入0.5ml藥液,每周2次。第2組穴用0.5%普魯卡因注射液。經(jīng)皮試后,常規(guī)消毒,用7號針頭,順長強穴刺入,沿尾骨上刺至坐骨直腸窩處,注入藥液20ml(切勿注入直腸內(nèi))。亦為每周2次;第3組應(yīng)用混合液。先令患者反坐在靠背椅上,摸準骶孔,用龍膽紫標記。臨時將2種藥液按比例混合,抽入50ml注射器內(nèi),充分搖勻。穴區(qū)常規(guī)消毒后,將5號齒科針刺入以上八穴,約1寸深,得氣后,每穴注入藥液4ml。隔日1次。第4組穴用丹參、當歸液,每穴注入0.5ml。

    針刺行平補平瀉法,留針2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穴位注射據(jù)不同藥液和穴位而異,一般以4次為一療程。

    效 果:

    共治療427例,以類似前述標準評判,痊愈347例;有效57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94.6%。

    注意事項:

    (1)普魯卡因注射液在注射前須作過敏試驗。

    (2)在操作時一定要按要求進行。如穴位于注射八髎,必須使針尖刺入骶孔,并回抽無血,始能注藥。

    - 針灸 -

    取 穴:

    常用穴:中極、關(guān)元、足三里、曲骨。

    備用穴:命門、腎俞、大敦、神闕、三陰交。

    操 作:

    每次選常用穴2穴,備用穴2~3穴。下腹部穴針刺前,先令患者排空小便,以28號2.5~3寸毫針深刺,以獲得電擊感向尿道根部放射為佳。余穴以局部出現(xiàn)酸脹重麻為度。針感強,得氣好者,以平補平瀉法,輕快捻轉(zhuǎn)提插,運針1min,留針10min。得氣差者,用緩慢有力的提插捻轉(zhuǎn),施以補中有瀉之法,運針2min,留針20min。起針時,略加運針。大敦、神闕用艾條作雀啄灸,每次15min。也可用12cm×12cm的灸盒1個,內(nèi)置2段4cm長的艾條段,點燃后先灸命門、腎俞穴,燃畢或至患者覺灼痛難忍時取下。再取2段艾條置灸盒內(nèi),以關(guān)元穴為中心灸之。每日或隔日1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再進行下一療程。一般治療三個療程。

    效 果:

    療效標準:痊愈::癥狀消失,性生活恢復(fù)正常;有效:陰莖能舉,能進行性生活,但時好時差;無效:癥狀無變化。

    共治療411例,其中有療效統(tǒng)計396例,痊愈253例,有效102例,無效42例,總有效率為88.7%。快者1次即愈,但亦有超過45次以上者。曾對20例,在接受針刺前采用暗示,指導(dǎo)同房方法及進行中西醫(yī)藥物長期治療無效的患者,經(jīng)用上述方法后,除3例為器質(zhì)性陽萎無效外,其余17例均獲痊愈。

    注意事項:

    (1)以本法治療陽萎患者無效的病例中,以年齡大、病程長者居多。可試用其他穴位刺激法。

    (2)本法介紹的二種艾灸之法:艾條雀啄灸和艾合灸可任選一種。或交替應(yīng)用。

    (3)本法艾灸操作較麻煩,可先行針刺如效不顯時再加用灸法。

    (4)如針刺下腹部或骶部穴位,針感能直達會陰或龜頭,效果往往較好,即使針刺遠道穴位,也最好引發(fā)針感向腹部放射。

    - 艾灸 -

    取 穴:

    常用穴:關(guān)元。

    操 作:

    以陳艾做成中等大小之艾炷(約黃豆大),施無瘢痕直接灸,即以艾炷直接置于穴區(qū)點燃,至患者有灼熱感,用鑷子夾去另換1壯。每次灸100~200壯,每周1次,3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天。

    效 果:

    以上法共治12例,結(jié)果治愈7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為100%。

    注意事項:

    (1)本艾灸之法,操作較為麻煩,且治療一次費時較長,病人往往不易接受。建議在其他方法效果不顯時,試用本法。

    (2)操作時應(yīng)注意掌握灸灼情況,特別是老年人,皮膚敏感程度較差,容易灼傷。

    - 體針 -

    取 穴:

    常用穴:分2組。(1)起陽、會陰;(2)大赫、命門。

    備用穴:足三里、氣海、關(guān)元、三陰交。

    起陽穴位置: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下緣。

    操 作:

    常用穴每次選1組,效不佳時加用或改用備用穴。起陽,進針1.5寸,達到陰莖海棉體為度,使針感至龜頭,提插,使局部有熱脹感;會陰穴,用手接壓陰囊根的陰莖海棉體,進針0.8寸,使針感亦傳至龜頭。用捻轉(zhuǎn)補法,5min運針1次,留針30min。第2組,用1~3寸毫針刺入,輕微捻轉(zhuǎn)使針感向陰莖放散。用燒山火補法,以刮針法使出現(xiàn)熱感。退針時徐徐上提,當針尖將要拔出時,用左手拇、食指向下輕壓,右手徐捻出針,急速按針孔,使熱感傳至陰莖。亦留針30~40min。備用穴按常規(guī)針法。上述方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效 果:

    以上法共治268例,結(jié)果痊愈229例,顯效24例,有效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8.9%。

    注意事項:

    (1)腹部穴針刺時,注意針尖不可刺破腹膜。據(jù)筆者體會,當針尖進入腹部肌層,即有沉重之感,略加運針便會有酸脹感,繼續(xù)進針深刺至出現(xiàn)疼痛,多為向外放射樣刺痛,已表明針尖觸及腹膜壁層。術(shù)者多有如刺在一堅韌之膜上的感覺,此時不可再進針。

    (2)本法手法操作要求較高,著者經(jīng)驗只要針感能達到向陰莖放射也多可取效。

    - 艾灸加指針 -

    取 穴:

    常用穴:關(guān)元、腎俞。

    備用穴:足三里、三陰交。

    操 作:

    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先以艾條作回旋灸,每穴灸5~10min,關(guān)元灸5~15min,以局部紅熱為度。灸后以雙拇指點按腎俞,小魚際滾動補法按摩5min;食指點按關(guān)元,手掌順時針旋轉(zhuǎn)按摩5~15min,每日或隔日1次,12~15日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日。

    效 果:

    共治550例,痊愈512例,顯效18例,有效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8.0%。

    注意事項:

    (1)本法可教給患者家屬自行操作。

    (2)要求能堅持一個時期。

    - 刀針 -

    取 穴:

    常用穴:上髎、中髎、次髎、下髎。

    操 作:

    按上髎、中髎、次髎、下髎順序,每次選一對穴,做好標記,嚴格消毒后鋪無菌洞巾。以1號劍形小針刀直刺至骶骨骨膜表面,有針感后行上下提刺動作,割斷1~2根白色纖維,取出小針刀,局部按壓止血,用消毒敷料包扎,每周取1對穴,4周為一療程,一般需1~2療程。

    效 果:

    以上法共治療43例, 結(jié)果治愈20例,顯效11例,有效9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93.0%。

    注意事項:

    (1)本法必須由具有經(jīng)驗者操作。

    (2)嚴格消毒,術(shù)后3日內(nèi)禁下水。

更多中藥材
  • 這是一個趙先生, 31歲,主訴是胃疼六個月,這三天比較重,那么這個患者,是沒有明確的原因就出現(xiàn)了胃疼,胃脹,然后有惡心,嘔吐,噯氣。善嘆息,胃鏡檢查呢,十二指腸球部有一個潰瘍,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及時治療,他現(xiàn)在主要癥狀還是胃疼,胃脹,然后有惡......
  • 今天分享這個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歲,他的主訴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時成粥狀,大便也不太規(guī)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瀉發(fā)作,尤其還是勞累時比較重,情緒波動的時候也比較嚴重。在當?shù)厮赃^不少的中藥,癥狀改善不是很明顯,就......
  • 這個患者來看的時候,這個疼痛有時候有,有時候就沒有。平常呢,可能工作總有應(yīng)酬,吃肥甘厚味,這個胃口也比較壯。然后呢還有就是熬夜,他近半年來就出現(xiàn)這個右脅疼痛,早晨起來口中有異味兒,有時候也有反酸,胃口也有胃脹的表現(xiàn)。做彩超檢查的時候就是膽囊......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講一講這個脾胃虛補脾,為什么有的人一補就上火,越補越上火,針對這個問題,我今天跟來跟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建議點贊收藏轉(zhuǎn)發(fā)給你身邊有同樣癥狀的人,脾虛跟胃實他倆是一對相對的,當然這個胃實的時候我們就叫脾滿了,就是胃堵得慌脹的,......
  • 陰虛和陽虛都屬于這個叫虛癥,常常是并同存在的,也就是說陰虛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會有陽虛,那么陽虛到了一定程度也會伴有陰虛,治療的時候有輕重之分,但不能顧此知彼,那么陰虛的癥狀很多,包括陰虛盜汗,陰虛五心煩熱,但是陰虛熱痛是一個特別的一個癥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