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孕期全服用中藥

    中藥是有千年的歷史國寶,成份天然、作用溫和,但是在懷孕特殊時期,應該比平時更加小心,孕婦與胎兒血肉相連,生理、心理的變化對胎兒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服用藥物應特別小心!

    孕婦應「禁用」活血破氣(損害胎氣而導致墮胎)、利下降瀉、收縮子宮、芳香滲透和大辛大熱大毒類的中藥。

    孕婦應「禁用」的中藥

    活血破氣類:「活血」藥物加速血液循環(huán),迫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氣會使氣行逆亂,氣亂則無力固」。如透骨草活血、月季花活血消腫而散結,麥芽(糙釀)逐堅破積,孕婦勿食,恐墜胎元;這一類的藥物有透骨草、月季花、麥芽(糙釀)、桃仁、紅花、大黃、枳實、三棱、莪朮、澤蘭、蘇木、劉寄奴、益母草、牛膝、水蛭、虻蟲、乳香和沒藥等。

    人參和鹿茸,也需小心慎用

    即使是補益藥如人參和鹿茸,也不可亂服,因為懷孕婦女一般都有陰血偏虛、陽氣偏盛的情況,即俗語所云:「有胎始有火」,除了人參和鹿茸外,一些溫燥性的藥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胎盤等,須慎用、少用,否則可能出現(xiàn)輕微的不安、焦慮、煩躁失眠、咽喉干痛等上火、燥熱的癥狀。

    一些辛熱的食品如辣椒、酒等,盡量避免食用,嗜辣、重口味者,為了自己與胎兒的健康著想,在懷孕時期應忌口。

    孕婦禁用中藥的藥理研究

    科學研究中藥的藥理成分與作用,發(fā)現(xiàn)一部分中藥對孕婦有不良影響,有些中成藥也含有這些孕婦忌食的藥物,如桂枝茯苓丸、牛車腎氣丸、麻仁丸、平胃散、六味丸等,要慎重使用。

    如要服用中藥或是食療進補,應請有經(jīng)驗醫(yī)生或是婦科中醫(yī)予以處方投藥或是咨詢,切不可自行服用各種中藥。

    1.枳實、牛膝、大黃等,會直接作用于子宮,增強子宮收縮,增加流產(chǎn)、早產(chǎn)的危險性。

    2.吳茱萸、薏苡仁等可興奮子宮。

    3.桃仁、丹皮、紅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對于胎盤血液循環(huán)有不良的影響,丹皮可致子宮內(nèi)膜充血,桃仁可誘發(fā)流產(chǎn)或早產(chǎn),紅花可使子宮肌緊張。

    4.大黃、芒硝、薏苡仁等有導瀉作用,有損陰血,因為中醫(yī)古籍將有利水功效的食物及藥物列為禁忌,認為可能會對羊水量造成影響,最近也曾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其可能會促進子宮收縮,雖然臨床上并未發(fā)現(xiàn)其有其它重大傷害,但仍建議避免食用。

    5.干姜、厚樸、半夏、附子等具有利尿作用,有損孕婦津液。

    懷孕期禁忌中藥材:

    透骨草、月季花、麥芽(糙釀)、桃仁、紅花、大黃、枳實、三棱、莪朮、澤蘭、蘇木、劉寄奴、益母草、牛膝、水蛭、虹蟲、乳香、沒藥、大戟、芫花、滑石、冬葵子、甘遂、薏苡根、巴豆、牽牛子、木通、棉花子、生蒲黃、附子、肉桂、川烏、草烏、麝香、草果、丁香、硫磺、牛膝、吳茱萸、薏苡仁、丹皮、芒硝、厚樸、半夏、附子、桂枝茯苓丸、牛車腎氣丸、麻仁丸、平胃散、六味丸。

    慎用、少用中藥材:

    人參、鹿茸、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胎盤等。

更多中藥材
  • 黃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材。大家應該對這種藥物都是耳熟能詳?shù)?。還有一種中藥材,也是非常的出名的,這種中藥材的名字叫做丹參。丹參,是一種紅褐色的藥物。這兩種中藥材的功效都是非常的多的。那么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聯(lián)想到了強強聯(lián)手,更可以幫助自己。于......
  • 很多人都可能有失眠這種現(xiàn)象,比如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輕微的噪音就會將我們驚醒,移動設備驚醒之后,想要再進入睡眠狀態(tài),就很困難,晚上睡覺的時間變得很短,并且睡覺的環(huán)境也不是特別好,比如睡覺的環(huán)境當中有輕微的噪聲或者是有光線刺激。那么失眠之后究竟該......
  • 相信我們都有睡覺之前泡腳的習慣,對于睡前泡腳其實有很多的好處,能幫助我們緩解一天的疲勞,對于很多患有疾病的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我們都知道中藥材其實有很多的功效,所以現(xiàn)在的人們常常利用中藥材泡腳,對于不同的中草藥其實效果是不同的。那么......
  • 耳鳴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個疾病了,發(fā)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居多,但是在最近幾年來,很多的年輕人也出現(xiàn)了耳鳴的癥狀,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癥狀,發(fā)現(xiàn)了以后需要及時的來治療,不然后果也是相當嚴重的,治療耳鳴的方法也是比較多的,但是很多的人都比較信賴中醫(yī)的治......
  • 石決明大家應該都沒有聽說過,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藥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夠幫助平肝去熱,對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現(xiàn)在有很多的中醫(yī)師,非常常用這種中藥,來治療一些疾病,但是在這些中藥方劑的使用過程中,自己應該要怎么樣運用才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