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摘要:腦之內部結構歷代文獻略而不詳,多散在于歷代古籍和道家記錄中,由道家“內視法”洞察而得。腦之內部結構劃分為九瓣、四方、四隅及中央共九個區(qū)域,稱之為九宮。其中貫穿著血絡、脈絡、細皮和腦氣筋。九瓣由細皮分割;筋絡把腦之各宮聯絡在一起;血絡、脈絡貫通氣血以養(yǎng)腦體;腦髓滋養(yǎng)腦體,化生神氣。九宮各宮神君各司其職,司命下屬。各神君之所以能發(fā)揮其神明作用,還由于其與全身百節(jié)相通,與腎氣相通。
關于腦之內部結構,祖國醫(yī)學記載略而不詳,其論述主要見于道家著作。道家對其論述,并非揣意,而是通過內視法洞察而得之。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醫(yī)學宜參丹經論》寫道:“內經與丹經皆始于黃帝,然內經為世俗共用之書,故其書顯傳于后世。丹經為修士獨善之書,故其書秘傳有專家,所謂教外別傳也。其后分門別派,或書籍留貽,或口訣授受,著述雖紛不一致,而當其內視功深之候,約皆能洞見臟腑,朗若掣電,深究性命,妙能悟真,故其論說皆能與內經相發(fā)明?!钡兰揖殐裙?,達至精深時,通過內視,能洞察到腦、臟腑、骨骼、血脈,以及他們之間之內在聯系,然后將洞察到腦之內部結構劃分為九宮、九瓣、四方、四隅九個區(qū)域。后世醫(yī)家和科學家對其進一步研究,又補充了血絡、脈絡、細皮和腦氣筋等,從而腦之內部結構日趨完善。
九宮:從總體上講,腦之內部總稱之為腦宮。然其內部又劃分為九個區(qū)域,稱之為九宮。正如《修真十書雜著捷徑·存守九宮訣》所云:“頭有九宮,上象九天,下法九地?!本艑m即明堂宮、洞房宮、丹田宮、流珠宮、玉帝宮、天庭宮、極真宮、玄丹宮和太皇宮。各宮在腦中的具體位置,《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寫道:“凡一頭中有九宮。兩眉間上卻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贝笾旅枋隽四X之內部區(qū)域之劃分。
道家認為,九宮之中各有神君居之。何為神君?《說文》寫道:君者“尊也”,為至尊無尚之義,“神君”是對各宮之神之尊稱。因為腦為思維意識器官,有統帥全身之德,似國家君主之地位,故喻之神君。周楣聲注《黃庭內景經》時寫道:“天有九宮,故人腦亦有九瓣,即四方、四隅并中央九位,內藏九真。真者,真元之神也。房者,洞房,即腦神所居之處也?!边@些不同部位元真之氣,即所謂神君,神君所居之洞房稱之為宮。換言之,九宮之中各有神君居之。
然而各宮所居之神君,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應。正如梁丘子《黃庭內景玉經注》所云:“神通丹田而外”、“三老同坐各有朋”、“百神流通”。各宮神君在泥丸神君之主宰統調下,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地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泥丸宮:泥丸宮即丹田宮。居九宮之中央。近于泥丸宮之四宮,稱為四方,遠于泥丸宮之邊緣區(qū)域之四宮,稱為四隅。前文曾稱“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宮。道家對泥丸宮之稱頗多,有天腦、黃庭、昆侖、天谷等幾十種之稱。所以《紫清指玄集》寫道:“頭有九宮,上應九天,中間一宮,謂之泥丸,亦曰黃庭、又曰昆侖、又名天谷,其名頗多?!?/p>
泥丸宮有上元真君居之。上元真君古代醫(yī)籍中多稱為泥丸君,亦有稱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今多稱元神和腦神。如張景岳《類經》注道:“人之腦為髓海,是謂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彼^“太乙”,即一身之祖宮,位居至尊無尚,是諸陽之會,萬神總會之都。所以《修真十書》云:“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道合太玄,故曰泥丸?!薄兜罉小て蕉计芬嘣疲骸疤炷X者,一身之靈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腦中園虛以灌真,萬空真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宮雖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聽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統帥諸神,為腦中之腦,腦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各宮神君各司其職,司命下屬。如《道藏·太上老君內觀經》謂曰:“太乙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之也。元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構三魄也。桃核住臍,深精根也。照諸百節(jié)。生百神也。所以周身不空也。文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由然也。”各宮神君,上下左右互用而相應,均在泥丸神君統一協調下發(fā)揮整體神明之德?!兜啦亍ぶ感ば尴杀婊笳摗钒涯嗤杈谌酥畽C體生命活動中之至關重要作用,故《云笈七簽·元氣論》把它與人體健康聯系在一起:“腦實則神全,神全則氣全,氣全則形全,形全則百關調于內,八邪消于外?!庇捎谀嗤枧c生死聯系在一起:“中間一宮,謂之泥丸?!嗽袼≈畬m,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神存則健,神去則死,日則接于物,夜則接于夢,神不能安其居也。”正因為泥丸有神所居,真氣存于內,為人生命中樞,所以《素問·刺禁論篇》強調指出:“刺腦,中腦戶,入腦立死?!蹦X死亡才是生命真正終結。
泥丸君與各神君之所以能發(fā)揮神明作用。還有下列兩個原因:一為泥丸與全身百節(jié)相通:周楣聲《黃庭經醫(yī)疏·至道章·第七疏注》“至道不煩存決真,泥丸百節(jié)皆有神”時云:“在這一大泥丸之中,其中不同節(jié)度,皆能與全身各部的神氣息息相通?!备髋K腑之神氣能通過“息息相通”之路,上潮泥丸,同時,泥丸之神明又能通過“息息相通”之路,下行臟腑和各節(jié)度,從而形成上通下達之傳達通路,而效神明之德。二為泥丸與腎氣相通。《道樞·黃庭篇》云:“腎者,其左少陰,其右太陽,上通諸氣,常隨呼吸而出焉,內灌于生門,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運行。心之動靜、呼吸、心宮常存諸也。氣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睆亩纬赡I→腦→腎→全身神氣之路,以致腎氣隨呼吸出入,上潮于腦,使腦效其神明之德。
九瓣:周楣聲《黃庭經醫(yī)疏》云:“道家謂天有九宮,故人腦亦有九瓣,即四方、四隅,并中央九位,內藏九真。真者,真元之神也?!彼^“九瓣”即腦宮以細皮隔開的九個自然分區(qū),每個瓣內有一宮,由于泥丸宮居于中央部位,故曰“并中央”,其他各有一宮,居于泥丸宮之四旁和四個角隅,故稱之“四方”和“四隅”。
血絡、脈絡、筋絡和細皮:腦宮到處貫穿著血絡、脈絡、筋絡,并布滿細皮?!缎栽磸V嗣·胎孕化形生稟元質次序論》描述道:“腦顱及頭角有骨、筋、髓、細皮等類為其全體,既非再為二者之血所結,必須用精質之純體以結成矣。如血絡、脈絡、筋絡,與凡體節(jié)之血絡及細皮等類之質體”以構成。筋絡把腦之各宮網絡在一起。血絡和脈絡貫通氣血以養(yǎng)腦體。細皮將腦宮劃分為九瓣,并粘合成一個整體。
腦氣筋:此說由張錫純提出。他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腦氣筋辨》寫道:’人之知覺運動其樞機皆關于腦氣筋,此尤拘于跡象之談,而非探本窮源之論也。夫腦氣筋者,腦髓之所滋生也?!噬浦X……故善運動。此乃腦氣筋先天之本源也?!睆埵纤钢X氣筋系腦神經,它是腦的至關重要組成部分,其輸入輸出皆賴其力。
腦髓:腦宮盈滿髓液,稱之為腦髓。由于腦宮充滿之髓液較脊髓腔和骨腔為多,且是髓液集聚之處,所以腦宮又稱之為“髓之海”。因此,《靈樞·海論篇》云:“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下在風府?!蹦X宮上至天靈蓋,下至天柱骨,都盈滿著髓液。故《奇病論》謂“髓者,以腦為主”。腦髓不僅滋養(yǎng)腦體,化生神氣,并且與五臟六腑相聯系,從而形成統一的整體。
腦顱:腦顱居于頸項之上,由腦宮外圍多塊骨骼組成?!缎栽磸V嗣》提出:“腦顱之體,所以須用多精之體……及頭角有骨?!蹦X顱其頂為顱鹵,又名天靈蓋。下與天柱骨相接,前有額骨,后有頑骨的枕骨,側有鬢骨。腦象似天,前后長、左右短、其形圓。其度大小《靈樞·骨度篇》謂“發(fā)之復者,顱至項尺二寸”、“頭之大骨圍一尺六寸”之約。它圍于腦之周,起衛(wèi)護腦體、使腦髓和真氣不致外泄。
總之,腦位于機軀之首,頸項之上,顱骨之內。內設九瓣,瓣內設宮,各瓣以細皮包裹,并相粘合。各宮之間以筋絡相網絡,其氣血以脈絡和血絡相貫通,以腦氣筋相呼應,腦髓盈其中,內藏九真,從而形成一個貫穿前后左右上下的有機整體。
西苑醫(yī)院(北京,100091) 靳 冰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摘要:腦之內部結構歷代文獻略而不詳,多散在于歷代古籍和道家記錄中,由道家“內視法”洞察而得。腦之內部結構劃分為九瓣、四方、四隅及中央共九個區(qū)域,稱之為九宮。其中貫穿著血絡、脈絡、細皮和腦氣筋。九瓣由細皮分割;筋絡把腦之各宮聯絡在一起;血絡、脈絡貫通氣血以養(yǎng)腦體;腦髓滋養(yǎng)腦體,化生神氣。九宮各宮神君各司其職,司命下屬。各神君之所以能發(fā)揮其神明作用,還由于其與全身百節(jié)相通,與腎氣相通。
關于腦之內部結構,祖國醫(yī)學記載略而不詳,其論述主要見于道家著作。道家對其論述,并非揣意,而是通過內視法洞察而得之。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醫(yī)學宜參丹經論》寫道:“內經與丹經皆始于黃帝,然內經為世俗共用之書,故其書顯傳于后世。丹經為修士獨善之書,故其書秘傳有專家,所謂教外別傳也。其后分門別派,或書籍留貽,或口訣授受,著述雖紛不一致,而當其內視功深之候,約皆能洞見臟腑,朗若掣電,深究性命,妙能悟真,故其論說皆能與內經相發(fā)明?!钡兰揖殐裙?,達至精深時,通過內視,能洞察到腦、臟腑、骨骼、血脈,以及他們之間之內在聯系,然后將洞察到腦之內部結構劃分為九宮、九瓣、四方、四隅九個區(qū)域。后世醫(yī)家和科學家對其進一步研究,又補充了血絡、脈絡、細皮和腦氣筋等,從而腦之內部結構日趨完善。
九宮:從總體上講,腦之內部總稱之為腦宮。然其內部又劃分為九個區(qū)域,稱之為九宮。正如《修真十書雜著捷徑·存守九宮訣》所云:“頭有九宮,上象九天,下法九地?!本艑m即明堂宮、洞房宮、丹田宮、流珠宮、玉帝宮、天庭宮、極真宮、玄丹宮和太皇宮。各宮在腦中的具體位置,《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寫道:“凡一頭中有九宮。兩眉間上卻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贝笾旅枋隽四X之內部區(qū)域之劃分。
道家認為,九宮之中各有神君居之。何為神君?《說文》寫道:君者“尊也”,為至尊無尚之義,“神君”是對各宮之神之尊稱。因為腦為思維意識器官,有統帥全身之德,似國家君主之地位,故喻之神君。周楣聲注《黃庭內景經》時寫道:“天有九宮,故人腦亦有九瓣,即四方、四隅并中央九位,內藏九真。真者,真元之神也。房者,洞房,即腦神所居之處也?!边@些不同部位元真之氣,即所謂神君,神君所居之洞房稱之為宮。換言之,九宮之中各有神君居之。
然而各宮所居之神君,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應。正如梁丘子《黃庭內景玉經注》所云:“神通丹田而外”、“三老同坐各有朋”、“百神流通”。各宮神君在泥丸神君之主宰統調下,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地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泥丸宮:泥丸宮即丹田宮。居九宮之中央。近于泥丸宮之四宮,稱為四方,遠于泥丸宮之邊緣區(qū)域之四宮,稱為四隅。前文曾稱“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宮。道家對泥丸宮之稱頗多,有天腦、黃庭、昆侖、天谷等幾十種之稱。所以《紫清指玄集》寫道:“頭有九宮,上應九天,中間一宮,謂之泥丸,亦曰黃庭、又曰昆侖、又名天谷,其名頗多?!?/p>
泥丸宮有上元真君居之。上元真君古代醫(yī)籍中多稱為泥丸君,亦有稱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今多稱元神和腦神。如張景岳《類經》注道:“人之腦為髓海,是謂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彼^“太乙”,即一身之祖宮,位居至尊無尚,是諸陽之會,萬神總會之都。所以《修真十書》云:“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道合太玄,故曰泥丸?!薄兜罉小て蕉计芬嘣疲骸疤炷X者,一身之靈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腦中園虛以灌真,萬空真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宮雖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聽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統帥諸神,為腦中之腦,腦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各宮神君各司其職,司命下屬。如《道藏·太上老君內觀經》謂曰:“太乙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之也。元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構三魄也。桃核住臍,深精根也。照諸百節(jié)。生百神也。所以周身不空也。文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由然也。”各宮神君,上下左右互用而相應,均在泥丸神君統一協調下發(fā)揮整體神明之德?!兜啦亍ぶ感ば尴杀婊笳摗钒涯嗤杈谌酥畽C體生命活動中之至關重要作用,故《云笈七簽·元氣論》把它與人體健康聯系在一起:“腦實則神全,神全則氣全,氣全則形全,形全則百關調于內,八邪消于外?!庇捎谀嗤枧c生死聯系在一起:“中間一宮,謂之泥丸?!嗽袼≈畬m,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神存則健,神去則死,日則接于物,夜則接于夢,神不能安其居也。”正因為泥丸有神所居,真氣存于內,為人生命中樞,所以《素問·刺禁論篇》強調指出:“刺腦,中腦戶,入腦立死?!蹦X死亡才是生命真正終結。
泥丸君與各神君之所以能發(fā)揮神明作用。還有下列兩個原因:一為泥丸與全身百節(jié)相通:周楣聲《黃庭經醫(yī)疏·至道章·第七疏注》“至道不煩存決真,泥丸百節(jié)皆有神”時云:“在這一大泥丸之中,其中不同節(jié)度,皆能與全身各部的神氣息息相通?!备髋K腑之神氣能通過“息息相通”之路,上潮泥丸,同時,泥丸之神明又能通過“息息相通”之路,下行臟腑和各節(jié)度,從而形成上通下達之傳達通路,而效神明之德。二為泥丸與腎氣相通。《道樞·黃庭篇》云:“腎者,其左少陰,其右太陽,上通諸氣,常隨呼吸而出焉,內灌于生門,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運行。心之動靜、呼吸、心宮常存諸也。氣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睆亩纬赡I→腦→腎→全身神氣之路,以致腎氣隨呼吸出入,上潮于腦,使腦效其神明之德。
九瓣:周楣聲《黃庭經醫(yī)疏》云:“道家謂天有九宮,故人腦亦有九瓣,即四方、四隅,并中央九位,內藏九真。真者,真元之神也?!彼^“九瓣”即腦宮以細皮隔開的九個自然分區(qū),每個瓣內有一宮,由于泥丸宮居于中央部位,故曰“并中央”,其他各有一宮,居于泥丸宮之四旁和四個角隅,故稱之“四方”和“四隅”。
血絡、脈絡、筋絡和細皮:腦宮到處貫穿著血絡、脈絡、筋絡,并布滿細皮?!缎栽磸V嗣·胎孕化形生稟元質次序論》描述道:“腦顱及頭角有骨、筋、髓、細皮等類為其全體,既非再為二者之血所結,必須用精質之純體以結成矣。如血絡、脈絡、筋絡,與凡體節(jié)之血絡及細皮等類之質體”以構成。筋絡把腦之各宮網絡在一起。血絡和脈絡貫通氣血以養(yǎng)腦體。細皮將腦宮劃分為九瓣,并粘合成一個整體。
腦氣筋:此說由張錫純提出。他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腦氣筋辨》寫道:’人之知覺運動其樞機皆關于腦氣筋,此尤拘于跡象之談,而非探本窮源之論也。夫腦氣筋者,腦髓之所滋生也?!噬浦X……故善運動。此乃腦氣筋先天之本源也?!睆埵纤钢X氣筋系腦神經,它是腦的至關重要組成部分,其輸入輸出皆賴其力。
腦髓:腦宮盈滿髓液,稱之為腦髓。由于腦宮充滿之髓液較脊髓腔和骨腔為多,且是髓液集聚之處,所以腦宮又稱之為“髓之海”。因此,《靈樞·海論篇》云:“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下在風府?!蹦X宮上至天靈蓋,下至天柱骨,都盈滿著髓液。故《奇病論》謂“髓者,以腦為主”。腦髓不僅滋養(yǎng)腦體,化生神氣,并且與五臟六腑相聯系,從而形成統一的整體。
腦顱:腦顱居于頸項之上,由腦宮外圍多塊骨骼組成?!缎栽磸V嗣》提出:“腦顱之體,所以須用多精之體……及頭角有骨?!蹦X顱其頂為顱鹵,又名天靈蓋。下與天柱骨相接,前有額骨,后有頑骨的枕骨,側有鬢骨。腦象似天,前后長、左右短、其形圓。其度大小《靈樞·骨度篇》謂“發(fā)之復者,顱至項尺二寸”、“頭之大骨圍一尺六寸”之約。它圍于腦之周,起衛(wèi)護腦體、使腦髓和真氣不致外泄。
總之,腦位于機軀之首,頸項之上,顱骨之內。內設九瓣,瓣內設宮,各瓣以細皮包裹,并相粘合。各宮之間以筋絡相網絡,其氣血以脈絡和血絡相貫通,以腦氣筋相呼應,腦髓盈其中,內藏九真,從而形成一個貫穿前后左右上下的有機整體。
西苑醫(yī)院(北京,100091) 靳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