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宋氏女科冠浙東,肇唐興明傳《秘書》

    寧波宋氏女科,亦浙江“四大”婦科世系之一,負盛名于浙東,歷史悠久,學驗俱豐,代有名醫(yī)。

    據(jù)史料稱,宋氏,祖居湘之郢州(今湖南郢縣),為當?shù)赝澹倩氯思?,素習儒,非以醫(yī)為業(yè)。至廣平公宋璟,儒而精醫(yī),每見堂下吏有疾,則審視之,診斷無不中鵠,藥之亦莫不速痊,世人神視之。其夫人余氏,竊其術,專究婦人病,而濟于世,雖閭間小民之婦,靡不被其澤,宋氏女科實從而肇其端也。

    宋朝,建炎初,有祖名欽者,由進士任七子城使,扈駕南蹕,卜居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嗣后,或有科舉而顯于朝,或有以醫(yī)術鳴于時,居甬者則世代相親,于醫(yī)之道者,亦代不乏人。至明朝萬歷時(公元1573~1620年),有宋林皋,已屬二十余世之醫(yī)者,精于女科胎、產(chǎn)、經(jīng)、帶的調(diào)治,療效卓著,名聞遐邇,醫(yī)名冠浙東。林皋體會女科之書,自《產(chǎn)寶》《全書》之后,間有發(fā)明,然亦掛漏甚多。于是,集歷代女科之書,蕪支陳言,獨存精義,參合己見,并特經(jīng)篩選,取靈驗、切要之方226首,撰成《宋氏女科秘書》,此書成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用傳后世。

    宋氏婦科,自唐、宋、明、清,迄今傳人不絕,堪稱淵源久遠,代不乏人。且初時僅傳子、孫輩,后亦授外姓弟子,而今其傳人分布在寧波、舟山、杭州等地,桃李啟遍布江浙。

更多中藥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這個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個我在臨床上是經(jīng)常見到的啊,這個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機啊,用中醫(yī)來說呢,可能會更好一些,目前西醫(yī)在這方面萎縮性胃炎的治療啊,有一些黏膜保護劑,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對治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說一下這個寒熱錯雜癥啊,這是中醫(yī)一個癥型名詞,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癥,又有熱癥,有哪幾種情形呢?其實在臨床我們常見的類型,一種就是濕熱證,這個濕熱證呢,我們說中醫(yī)體內(nèi)有濕熱之邪,患者就問,我濕熱為什么我還怕冷,這個就是取......
  • 脾虛呢,大家在臨床都比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時候,大夫都會說脾虛,脾虛包括氣血不足,包括脾氣虛,包括胃陰虛,包括脾氣虛是不是夾有濕盛,這個呢,在臨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脾虛就補脾,就補氣血,平常日吃點黃芪,是不是氣血就會......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42歲的男性,他來找我的時候主要表現(xiàn)就是這個,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個脹悶,還有呢就是平時工作的時候容易生氣,心煩,晚上睡覺呢也是特別容易做噩夢。我看了一下他的脈象呢,是弦滑脈,苔是白膩,有齒痕。從上面這些表現(xiàn)呢,中醫(yī)就給......
  • 它分三種吧,一種是潰瘍性結腸炎,一種是克羅恩病,還有一種呢,腸鏡經(jīng)常打出這樣的報告的,慢性結腸炎,結腸炎癥改變,結腸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腫啊,甚至有一點點滲血了,重的呢可能會有糜爛,這個就是結腸炎在腸鏡下的表現(xiàn)。對于患者來講呢,一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