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天醫(yī)里』傳奇——清代醫(yī)家葉天士的

    洞庭湖上著華章八百里洞庭湖,煙波浩淼,銀光點點,湖光山色,相互映襯,好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景象。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騷客被這里的美麗景色所傾倒,從而留下了許多千古吟誦的佳篇。

    一天,湖上飄蕩著一只小船,除搖漿的船夫外,坐著一老一小兩人。老者髯發(fā)飄逸,精神矍鑠。小的斯斯文文,象個學生模樣,他手里拿著筆和紙在聽老者說著什么,不時點點頭,停下來在紙上寫點什么。

    這就是蘇州著名醫(yī)家葉天士和他的學生顧景文。

    顧景文跟隨葉先生學醫(yī)已有一些年頭了。有名師指點,加上自己聰穎勤奮,學力日進,頗有心得,并能經(jīng)常就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葉天士眾多弟子中,他是先生最得意的一位。因此這次先生來洞庭湖旅游時,特地帶上了這位學生。

    葉先生此次來洞庭湖目的有二:一是多年來一直忙于診務,可以說是夜以繼日,有求必應,難得有空放松自己,先生時時感到身心疲憊,正好借這次機會,放松一下自己。另外,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自己細心觀察,對溫病(以發(fā)熱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疾病,包括現(xiàn)在的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診治方法已形成自己的看法,此次趁著旅游,讓顧景文將這些體會記錄下來,也算是一舉兩得吧。

    在客棧住下后,師徒倆人白天泛舟湖上,陶醉于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余,老師口授,學生手記,將一些初步的想法記錄下來,晚上則秉燭修改潤色,20多天過去,一部享譽后世的重要著作——《溫熱論》的初稿就誕生了。

    原來,蘇州地區(qū)地處太湖流域,地勢低下,素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是溫熱病的多發(fā)地區(qū).促使很多醫(yī)家在這方面進行研究,試圖找到治療該病的方法。其中葉天士的老鄉(xiāng)、明代著名醫(yī)家吳有性(公元1582~1652年)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吳有性在醫(yī)學上的主要成就是對溫病學說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新見解。他在繼承歷代醫(yī)家學說的基礎上,突破傳統(tǒng)思想束縛,以創(chuàng)新精神,于明崇禎十五年(1462年)寫成了《溫疫論》一書,為防治傳染病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溫病學說成為一門專門學科,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起到了奠基作用。

    明代以來,商業(yè)和交通日漸發(fā)達,傳染病頻繁流行,危害嚴重。據(jù)史書記載,僅公元1408-1643這200多年里,大疫流行就有39次之多。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前后,由于明政府的政治腐敗,加上清兵內(nèi)侵,人民生活困難,疫病流行,遍及山東、浙江、河北等地。用吳有性的話是:“一巷百余家,無一家僅免;一門十口,無一口僅存?!笨梢姰敃r溫疫是多么猖獗,老百姓的疾苦是何等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吳有性不怕辛苦,不怕傳染,深入病區(qū),在給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對傳染病的實際觀察和深入研究,終于寫出了《溫疫論》一書,對傳染病的病因、病源、傳染途徑和方式、流行特點及治療原則,提出了一整套有關(guān)傳染病新的思想和學說。

    對于傳染病的病因病源,吳有性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異氣又稱為“戾氣”和“雜氣”,這種物質(zhì)用我們的肉眼是看不見的。吳有性說:“此氣無象可見。況無聲且無臭,何能得睹得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吳有性對戾氣特性的論述和現(xiàn)代病源微生物的某些特性是十分相似的。如他認為戾氣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具有特異性。在當時的條件下能有這種認識是難能可貴的。我們知道.1867年英國科學家李斯特才第一次認識到傷口化膿和內(nèi)科傳染病同樣是由微生物所引起,這比吳有性的認識晚了200多年,而且那時已有了巴斯德關(guān)于微生物研究的成果。

    吳有性的《溫疫論》對葉天士的影響很大.他汲取了該書的精華,加上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溫熱論》一書,使溫病學說成為一門系統(tǒng)的科學。

    在這部著作中,葉天士創(chuàng)立了診治溫病的方法,將溫熱病的傳變規(guī)律歸納為衛(wèi)、氣、營、血四個時期。這就好比人穿的衣服,一層加上一層。疾病在衛(wèi)最淺,在氣次之,到營加重,入血危重。

    現(xiàn)在的《傳染病學》對傳染病大致分為潛伏期(自病原體侵入人體起,直到最初癥狀出現(xiàn)以前)、前驅(qū)期(病原體生長繁殖后產(chǎn)生的毒性物質(zhì)??墒够颊叱霈F(xiàn)頭痛、發(fā)熱、乏力等輕度全身反應)、癥狀明顯期(逐漸表現(xiàn)出傳染病特有的癥狀,如肝炎病人出現(xiàn)黃疸,麻疹病人出現(xiàn)疹子,白喉病人喉嚨中出現(xiàn)假膜等,此時病情最為危重)、恢復期(此時熱度已下降至正常,主要癥狀亦已大部消失)。雖然葉天士的劃分方法與此所指未必完全相同,但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衛(wèi)、氣、營、血不僅起到了劃分疾病階段的意義,而且是治療溫熱病的準則。在衛(wèi)階段,可以用發(fā)汗的方法;在氣階段,可以用清氣的方法;到營可以用透熱轉(zhuǎn)氣清營的方法;入血可以用涼血散血的方法。這些原則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

    除此之外,葉天士還對溫病的診斷方法進行了補充,增加了察舌驗齒、辨斑疹白痦等方法_0就是通過觀察人舌頭的顏色、質(zhì)地、潤澤,牙齒的榮枯老嫩、松緊、牙齦情況等,來判斷疾病的淺深階段,并指導治療。

    所謂斑疹,就是熱病過程中發(fā)于肌表的斑和疹兩種,其中點大成片,摸之不礙手的稱為斑。主病在血分;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膚之上,撫之礙手的稱為疹,主病在氣分。所謂白痞,指皮膚上發(fā)生的白色水皰,據(jù)此可以認為是濕熱之邪為患。這些都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

    《溫熱論》問世后,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很多溫病學家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修改,使得溫病學說成為專門的學科。

    摘自《家庭中醫(yī)藥》文/陶小華

更多中藥材
  • 婆羅門皂莢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guān)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婆羅門皂莢進行更多的解讀吧!【別名】 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莢(《酉陽雜俎》),阿勒勃(《本草拾遺》),清瀉山扁豆(《國藥的藥理......
  • 以前聽說,人們是用皂莢樹的果子來進行清洗東西的,一直覺得非常的神奇,很想知道皂莢樹到底有什么作用?皂莢,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雌雄異株,雌樹結(jié)莢能力強,皂莢果是醫(y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
  • 說到稀有的植物物種,我們可能會首先想到紅豆衫、銀杉等等,而鮮少耳聞的絨毛皂莢卻是更為瀕危的稀有物種,絨毛皂莢被視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在全世界存在的數(shù)量也極其稀少,比堪稱“植物界熊貓”的銀杉還稀少,野生的絨毛皂莢全世界僅有兩株,并且分布于......
  • 冬季氣候干燥,加上霧霾天氣頻繁,很多人容易上火,嗓音沙啞,并伴隨上呼吸道感染等癥狀,久治不愈。給大家的健康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很多人就問上火吃什么藥好呢?是吃中藥好還是吃西藥好呢?有些中藥價格便宜,對于疏肝理氣,清溫降火有好的效果,下面就......
  •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安胎利水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處方】人參4.5克,生白術(shù)4.5克,大腹皮9克,砂仁未(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