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穴位:合谷、足三里、氣舍、列缺、風池等
操作步驟:
瀉合谷穴;補足三里穴、氣舍穴。若頭痛者,補列缺、風池穴;咽物困難者,加瀉天突、照海穴;心慌失眠者,加補心俞、肺俞、肝俞、膽俞、太沖、丘墟、關(guān)元等穴。配補膻中穴,補巨闕穴作用更好。并在腫脹部周圍,用食、中指作振顫法。相互配合,就可達到通經(jīng)活絡,緩解郁滯的作用。每穴平探、壓放各100次。
點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點穴。
治療效果:輕病治療8-10次即痊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穴位:合谷、足三里、氣舍、列缺、風池等
操作步驟:
瀉合谷穴;補足三里穴、氣舍穴。若頭痛者,補列缺、風池穴;咽物困難者,加瀉天突、照海穴;心慌失眠者,加補心俞、肺俞、肝俞、膽俞、太沖、丘墟、關(guān)元等穴。配補膻中穴,補巨闕穴作用更好。并在腫脹部周圍,用食、中指作振顫法。相互配合,就可達到通經(jīng)活絡,緩解郁滯的作用。每穴平探、壓放各100次。
點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點穴。
治療效果:輕病治療8-10次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