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痰迷心竅

    痰迷心竅證是指痰濁蒙閉心竅所表現的征候。多由溫濁內留,久而化痰,或情志不暢,郁而生痰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院悶作惡,喉間痰嗚,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膩,脈滑。或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神志癡呆,哺哺自語,舉止失常。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鳴,口吐痰涎,手足抽搐,兩目上視,口中如豬羊叫聲。

    病機分析:本證常見于癲癇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危重階段,也可見于外感濕濁之邪,閉阻中焦,醞釀成痰,上蒙心竅者。

    神志癡呆,舉止失常屬癲證。多由情志不暢,郁而成疾,痰蒙心竅所致。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故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痰迷心竅,故神識癡呆,哺哺自語,舉止失常。卒然昏仆,四肢抽搐屬痛證。多因先天,或卒然受驚致臟腑功能失調,痰濁伏于心經,肝風內盛,夾伏痰上蒙心竅,則呈發(fā)作狀態(tài),肝風內動,痰隨風升上迷心竅,故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鳴;肝主筋,肝風動目系急,筋膜緊,因此兩目上視,手足抽搐,肝氣上逆,喉中痰涌,痰為氣激,故口中如作豬羊叫聲。

    外感濕濁之邪,濕濁郁遏中焦,清陽不升,濁氣上泛,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故胸悶作惡,濕濁久留化痰,痰隨氣升故喉中痰鳴;痰迷心竅,故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膩,脈滑為痰濁內盛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同心火亢盛出現神志異常有近似之處。但心火亢盛是一派實熱證候,此證則疾的證候突出,如喉間痰鳴、舌苔白膩、胸悶泛惡、口吐涎沫等。如果在此證上再見火熱之癥,則辨為痰火擾心。

    辨證注意點:①抓住心竅為痰所阻,神志異常的特點;②抓住痰濁上泛;③除濕熱病之外,此證常有反復發(fā)作史。

更多中藥材
  • 針灸痛不痛?每個人的個人感受不一樣,在針刺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的疼痛,特別是在進針,也就是用針灸針刺破人體的表皮,把針灸針刺入人體的穴位的過程中是有痛感的,但是這種疼痛通常比較輕微,會控制在人體能夠接受的程度之內。當進針之后,通常會進......
  • 拔罐時罐的材質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種材質的罐負壓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鐘為宜,因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負壓,而不在于時間。如果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或者直......
  • 火罐和洗澡順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絕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膚處于一種脆弱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損傷發(fā)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為此時皮膚處于毛孔張開的狀態(tài),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發(fā)其他疾病。......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積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氣血不暢通三、紫色,并有深淺不一的塊狀風濕四、鮮紅而艷,局部發(fā)熱,陽癥、熱癥、實癥,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顏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虛寒二、(參苓白術散)用于脾胃氣虛三、(香砂養(yǎng)胃丸)用于胃陽不足,濕阻胃氣導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運,還伴有積食最后提醒大家一點,中成藥雖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還是在醫(yī)生的辨證論治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