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川牛膝栽培方法有講究

    羅緒和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其味甘、微苦,性平,有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guān)節(jié)、利尿通淋的作用。為常用中藥,是四川道地藥材之一,廣泛用于臨床配方及中成藥生產(chǎn)的原料用藥,其需求量逐年增大,市場前景廣闊,是藥農(nóng)增產(chǎn)創(chuàng)收好品種之一?,F(xiàn)將其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土壤選擇與整地

    川牛膝喜氣候冷涼、濕潤的環(huán)境,一般適宜于海拔在1000m以上的地區(qū)。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夾沙土為好,地勢以向陽和排灌良好的平地或緩坡為好。對于土壤瘠薄或過黏重的泥土及低溫地區(qū)都不宜栽培。忌連作。

    選擇好地后,深翻土地40cm,多次犁耙,整細土,施足底肥。每畝施堆灑發(fā)酵圈糞5000kg。平地開廂,寬140cm,溝寬20cm,深15cm,坡地也可不開廂。

    種植時間與密度

    4月初播種,但由于海拔高低不同,一般以化雪后播種,播種宜早播為佳。按行距35cm,窩距24cm,深5cm開窩,窩底要平。每畝用種子500g,用草木灰拌種子,均勻撒到窩里。

    中耕除草 播種后第一次除草在5月中下旬,宜淺鋤,并結(jié)合勻苗、補苗,每窩留苗5株;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中耕前,勻苗,去弱、病株,每窩定苗3株,但株與株距要間隔開;第三次中耕除草在8月上旬。第二年中耕除草的次數(shù)和時間,與第一年相同。第三年可收獲,只進行兩次中耕除草。

    合理施肥 川牛膝的追肥次數(shù),可在每年結(jié)合中耕除草時,同時進行追肥,一般追肥三次。前兩次在中耕后,追施人畜糞水;第三次在中耕前,施用人畜糞水及火灰,并培土防凍,培土厚度以使根頭幼芽埋入土里6cm為宜。若不培土,根頭易被凍壞。

    套種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可每年在川牛膝地里實行間套種玉米,每廂的廂邊種玉米一行,窩距30cm,坡地根據(jù)實際情況套種玉米。

    蟲害防治 川牛膝整生長時間,主要有紅蜘蛛蟲害,一般發(fā)生在每年5~6月,天氣干燥時為害嚴重。防治方法,可采用東果乳劑500g加水1000kg,噴霧防治。另外,注意除草,避免與豆、棉花類等間作或鄰作。

    采收與加工 川牛膝一般播種后三年即可收獲,采收時期10月底至11月。要求深挖,減少斷根。挖后,抖去泥土,砍去蘆頭,剪掉須根,扎成小把,立放炕上或曬場上。干燥時火力不宜過大,以免走油。半干后,堆放7~10天,回潤后,再炕或曬至全干即成商品藥材。另外,包裝運輸,可用麻袋包裝貯運,放陰涼通風(fēng)處,防受潮發(fā)霉、泛油和蟲蛀。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更多中藥材
  • 其實也就是我們說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xiàn)了腎氣不足的表現(xiàn),那么這種表現(xiàn)會在哪里呢?一個就是我們說的掉頭發(fā),那么再一個就是牙齒松動,那么這都是可以提示腎氣不足,腎精虧虛了。所以很多4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如果你也到......
  • 其實剛才我們說的這種情況的患者有很多,在中醫(yī)臨床上也很常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患者,男,32歲,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總是感覺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緊不適,尤其是在身體活動的時候,比如說扭頭,轉(zhuǎn)動身體,打噴嚏,彎腰,甚至咳嗽的時候,......
  • 那么在中醫(yī)看來,這種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醫(yī)將其歸為胸痹的范疇。那么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所指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絞痛啊,心肌梗死,關(guān)系是密切的。從中醫(yī)的病機來看胸痹,那我們從......
  • 總有一些人既有神疲乏力,氣短,愛感冒的臨床表現(xiàn),又有頭暈耳鳴,脫發(fā),失眠多夢,女性可見月經(jīng)量少這樣的血虛之象。這種臨床表現(xiàn)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氣血不足了,那怎么來治療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氣血兩虛的治療其實就是我們這兒提到的氣血雙......
  • 痰濕體質(zhì)發(fā)生多是由于各種原因而導(dǎo)致的臟腑功能失調(diào),這種臟腑多則之于我們常說的肺,脾,腎和三焦了。這種情況下所見的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神疲、乏力、體重、頭重如裹、舌體胖大,苔白厚膩。那么下面我就要給大家講一講常見的幾種痰濕體質(zhì)的問題了。那么哪幾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