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藥用植物臭椿白粉病

    藥用植物臭椿白粉病

    臭椿

    學(xué)名

    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別名棒根皮、鳳眼草、樗根皮等。屬苦木科落葉喬木。以根皮和果實(shí)入藥。具燥濕清熱、止瀉、止血之功效。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葉表面褪綠呈黃白色斑駁狀,葉背現(xiàn)白色粉層的斑塊,進(jìn)入秋天其上形成顆粒狀小圓點(diǎn),黃白色或黃褐色,后期變?yōu)楹诤稚床【]囊殼。該菌主要生在葉背,偶爾生在葉面,引致葉片早落。

    病原

    Phyllactinia ailanthi(Go10v.et Bunk.)Yu稱臭椿球針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閉囊殼散生或聚生,黑褐色扁球形,直徑多為190一250μm,附屬絲針狀,頂端尖,基部膨大,寬30—50μm,間或在球狀基部以上分枝,最多可分6小枝;閉囊殼外生6—32根附屬絲,閉囊殼內(nèi)含20—30長橢圓形至卵形子囊;子囊具柄,大小54—103×22—39(μm);子囊內(nèi)含2個(gè)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或矩圓形至橢圓徑,大小19.7—39.4×14.8—24.6(μm)。分主孢子棍棒形,大小51—69×18—22(z4m)。除圖245臭椿白粉病菌(臭 椿球針殼)為害臭椿外,還為害香椿、核桃、楊、板栗等。此外,有報(bào)道Uncinula delavayi pet.var.cedrelae(Tai)稱香椿鉤絲殼,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閉囊殼在落葉或病梢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shí),彈射出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病菌孢子由氣孔侵入,進(jìn)行初侵染,在臭椿生長季節(jié)可進(jìn)行多次再侵染。生產(chǎn)上天氣溫暖干燥有利該病發(fā)生和蔓延。防治方法(1)選用優(yōu)良品種;秋季認(rèn)真清除病落葉、病枝,以減少越冬菌源。(2)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以低氮多鉀肥為宜,提高寄主抗病力。(3)春季子囊孢子飛散時(shí),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波美0.3。石硫合劑、60%防霉寶2號才溶性粉劑800倍液、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

更多中藥材
  • 石決明大家應(yīng)該都沒有聽說過,其實(shí)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藥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夠幫助平肝去熱,對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現(xiàn)在有很多的中醫(yī)師,非常常用這種中藥,來治療一些疾病,但是在這些中藥方劑的使用過程中,自己應(yīng)該要怎么樣運(yùn)用才是比較合理的......
  • 檸檬草和玫瑰醋聽起來就是一種草,其實(shí)是一味藥,檸檬草到底是一種什么東西呢,檸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見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檸檬草不必玫瑰艷麗它其貌不揚(yáng),但功效卻不凡,作為一種草藥,有著很高的利用價(jià)值,尤其是檸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對人體有益,檸檬草......
  •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緣。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5至7月花尚未開、葉正茂盛時(shí),采葉陰干。艾葉多皺縮,有短柄,完整葉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換又稱田七屬于同種多年生草本。金不換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屬于同種只是不同的稱謂,高達(dá)30~60厘米。根莖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根粗壯肉質(zhì),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有數(shù)條支根,外皮黃綠色至棕黃色。金不......
  • 金不換是中藥三七的別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藥學(xué)家李時(shí)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xué)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bǔ)氣第一,三七補(bǔ)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那么,金不換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