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雄黃

    【來源】本品為單斜晶系礦物的雄黃,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炮制方法】一、切制 水飛 取雄黃研成極細粉或取雄黃粉碎后,加水適量共研細,再加多量的水,攪拌,傾出混懸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復操作數(shù)次,除去雜質,合并混懸液,靜置后,分取沉淀,晾干,研散。成品稱雄黃粉。取粉末適量,照三氧化二砷檢查項下的方法檢查,應符合規(guī)定(《藥典85》)。取原藥材,揀去雜質及碎石,研成細粉即可(《山西》)。 二、炮炙 大蒜頭飛制 取雄黃粉放乳缽內,加大蒜頭泡水研,再用清水飛細,至無聲為度,曬干再研細即可(勿見火以免燃燒)。每雄黃2500g,用大蒜頭120g(《集成》)。

    【現(xiàn)代研究】1.雄黃為單斜晶系的礦石,主含硫化砷(As2S2),常含有As2O3等雜質。1982年的牛黃解毒片全國同品種質量評比中曾發(fā)現(xiàn)個別樣品,每片含As2O3量超過700ug。作者受《中國藥典》(1977年版)用稀鹽酸收集雄黃中所含三氧化二砷作砷斑檢查方法的啟發(fā),在生產中采用雄黃細粉片先用1%鹽酸飛后再用水飛,最后用常水洗去殘酸,即能達到藥典的As2O2檢查后合格標準。其原理為用稀鹽酸與雄黃中As2O3作用,使成AsC12溶液,水洗除去(忻丁稀等;中藥通報(5):21,1983)。 2.用古蔡氏分析法測定了干研雄黃和水飛雄黃樣品中AS2O3含量,發(fā)現(xiàn)于研法對雄黃中As2O3含量無明顯影響,而水飛法能降低雄黃中AS2O3含量。除去As2O3的量與飛時的用水量有規(guī)律性關系,用水量愈多,As2O2去除得愈凈。作者認為《中國藥典》(1977年版)關于雄黃中As2Os限量的規(guī)定太松,容易造成按常量用藥發(fā)生中毒的事故(熊少希:中成藥研究(1):15,1984)。 3.通過不同規(guī)格及其炮制前后的雄黃游離砷鹽的測定。金屬元素分析,二硫化二砷含量測定,說明外觀形態(tài)以快大,質脆,色紅,有光澤的雄黃為佳。其含砷量低,含其它金屬元素量亦少,而主成分二硫化二砷的含量高。 水飛法炮制后的雄黃在含游離砷量及其它金屬元素含量方面均略有降低;,說明我國歷來用水飛法炮制雄黃有一定科學道理。但如雌黃等外觀質量差者,雖經炮制,仍不能減少有害于人體的金屬元素。二硫二砷含量亦無明顯增加,故此類質次的雄黃不宜供藥用。 火焰半定量光譜分析結果,說明炮制后雄黃中含鉛(0.01%)、鋇(0.03%〕等有害金屬元素。以此含量計算,每克雄黃含0.1mg鉛,含0.3mg鋇,且雄黃不是常用內服藥,因此不可能由于鉛、鋇引起慢性、急性中毒(黃和意等:中藥通報(6):16,1984)。 4.采用同一批號雄黃,用不同的方法和條件進行加工炮制,然后觀察其粒度變化,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其可溶性砷的含量(以As2O3計),對探討了使雄黃中可溶性砷含量增高或降低的因素及方法。 ①四種方法炮制后的雄黃,八顆粒大小來看:打粉法>干研法>加水球磨法>水飛法;認可溶性砷的含量來看:加水球磨法>打粉法>干研法>水飛法。 ②影響可溶性砷含量增高的諸因素中,受熱溫度是最關鍵的。目前應用較廣的加水球磨,80度干燥32小時的方法使可溶性砷含量增加至于研品含量的4倍。因此,用這種方法代替?zhèn)鹘y(tǒng)的水飛法是不妥當?shù)摹6鴮⑿埸S加水球磨,水洗后在較低的溫度下干燥,既可保證較細的粒度,又可保證較低的可溶性砷含量。此法與傳統(tǒng)的水飛法最接近,似可考慮在大生產中代替水飛法(王允興等:中成藥研究(9):11,1985)。

更多中藥材
  • 石決明大家應該都沒有聽說過,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藥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夠幫助平肝去熱,對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現(xiàn)在有很多的中醫(yī)師,非常常用這種中藥,來治療一些疾病,但是在這些中藥方劑的使用過程中,自己應該要怎么樣運用才是比較合理的......
  • 檸檬草和玫瑰醋聽起來就是一種草,其實是一味藥,檸檬草到底是一種什么東西呢,檸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見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檸檬草不必玫瑰艷麗它其貌不揚,但功效卻不凡,作為一種草藥,有著很高的利用價值,尤其是檸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對人體有益,檸檬草......
  •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緣。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5至7月花尚未開、葉正茂盛時,采葉陰干。艾葉多皺縮,有短柄,完整葉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換又稱田七屬于同種多年生草本。金不換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屬于同種只是不同的稱謂,高達30~60厘米。根莖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根粗壯肉質,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有數(shù)條支根,外皮黃綠色至棕黃色。金不......
  • 金不換是中藥三七的別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那么,金不換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