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眼鏡蛇的副作用-眼鏡蛇中毒解救
(Naja)
【別名】膨頸蛇、蝙蝠蛇、五毒蛇、扁頭風、琵琶蛇、吹風蛇、萬蛇、飯鏟頭等。
【功效】祛風,活血,通經(jīng)絡,強筋骨。
【不良反應機制】超量可中毒,主要毒物為神經(jīng)毒、細胞毒、心臟毒及一種能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的成分。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廣泛而復雜。
神經(jīng)毒根據(jù)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三類:第一類作用于運動神經(jīng)末梢與骨骼肌接頭處的突觸后膜,阻止神經(jīng)末梢釋放出來的乙酰膽堿與膽堿受體結(jié)合,使骨骼肌不能興奮收縮而呈現(xiàn)弛緩麻痹。第二類作用于突觸前的運動神經(jīng)末梢。第三類則同時具有上述二類的雙重作用。
心臟毒屬一種強堿性多肽,對哺乳動物的心臟作用極強,主要引起細胞膜的去極化,使心臟收縮期停跳。此外,心臟毒還有溶血作用。
眼鏡蛇毒能延長實驗動物的凝血時間,機制可能是對毛細血管壁細胞間粘合物有損傷,使血液外滲透,蛇毒中的毒性蛋白質(zhì)或多肽類物質(zhì),分子量極大,不能穿透正常皮膚粘膜,可進入潰瘍、創(chuàng)面,被吸收造成中毒。
蛇毒中毒可引起腎上腺皮質(zhì)的顯著變化,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眼鏡蛇毒對甲狀腺功能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抑制其吸碘功能及甲狀腺素生成過程。
【不良反應】中毒:藥物中毒或被眼鏡蛇咬傷的表現(xiàn)為局部出現(xiàn)紅腫,可迅速擴散至全身,疼痛劇烈,火燎、針刺樣感覺,血皰和組織壞死,傷口流血不止。局部可引起淋巴結(jié)炎,水腫水退慢,傷口不易愈合。全身表現(xiàn)為皮膚出血、粘膜出血、鼻出血、嘔血、便血、咳血、尿血、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四肢厥冷、大量出汗、面色蒼白、全身酸痛、四肢無力、麻木、癱瘓、眼瞼下垂、吞咽和發(fā)音困難、嘔吐、腹痛、腹瀉、腹脹、心慌心悸、呼吸困難、肺出血、血壓上升、體溫升高、血糖增高。嚴重時昏迷、休克,大多數(shù)病人呈現(xiàn)心肌損害和心肌炎的心電圖變化,心律失常,血管壁紅細胞被破壞,血循環(huán)障礙,血壓持續(xù)下降,蛋白尿、腎衰,最后多因呼吸中樞麻痹、心力衰竭而死。
【治療與解救】
(1)如被蛇咬傷時,應及時結(jié)扎肢體近端,用冷清水、冷鹽水或冷茶水沖洗傷口,減少毒液的吸收和擴散。并用1:5000的高錳酸鉀、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
(2)吸吮毒液以助排毒。咬傷后立即用口吸毒或用吸乳器等工具吸毒液,每隔1到數(shù)小時吸1次,待吸不出毒液或腫脹消退為止。
(3)局部封閉:用O.25~0.5%普魯卡因溶液100~200mg,在結(jié)扎的上方環(huán)形封閉。局部降溫,用氯乙烷噴灑,或用冰或冷水敷傷口周圍,以減少毒液吸收。
(4)內(nèi)服中毒及蛇咬傷的藥物治療:中毒早期應催吐,用1:5000的高錳酸鉀液洗胃,內(nèi)服硫酸鈉導瀉,而后服用藥用炭20~30g。靜脈輸液5%葡萄糖鹽水或10%葡萄糖溶液,加速毒物的排泄。
(5)對癥治療:如有血壓降低時,可使用升壓藥;呼吸困難時,給呼吸興奮劑;有心力衰竭時,用西地蘭O.4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40ml中靜脈緩慢注射,必要時可于4~8小時后可重復應用半量。如有條件,可用抗蛇毒血清。必要時給氧,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保護腎功能。
(6)中藥治療:
1)甘草60g,綠豆30g,水煎服。
2)土茯苓30g,半邊蓮9g,野菊花15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15g,甘草15g,水煎2次,合在一起,每3~4小時服1次,2次服完,連服3~4劑。
3)七葉一枝花15g,半邊蓮12g,田基黃9g,兩面針10g,水煎服。
4)生大黃12g(后下),玄明粉12g(沖服),半邊蓮30g,車前子10g(布包),白芷9g,夏枯草9g,野菊花9g,蒲公英9g,大薊與白茅根各15g,蜈蚣3條,全蟲3只,水煎服。一般服藥1劑,大便通暢后即減掉生大黃和玄明粉,繼續(xù)服3~4劑。
5)半邊蓮12g,地丁草15g,徐長卿9g,蛇莓9g,青木香6g,水煎,早晚服。
6)應用蛇藥:如上海蛇藥片,首服10片,以后每次5~10片,每日3~4片,嚴重時可適量增加。蛇傷解毒注射液,每次2~4ml,肌內(nèi)注射,首次加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眼鏡蛇的副作用-眼鏡蛇中毒解救
(Naja)
【別名】膨頸蛇、蝙蝠蛇、五毒蛇、扁頭風、琵琶蛇、吹風蛇、萬蛇、飯鏟頭等。
【功效】祛風,活血,通經(jīng)絡,強筋骨。
【不良反應機制】超量可中毒,主要毒物為神經(jīng)毒、細胞毒、心臟毒及一種能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的成分。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廣泛而復雜。
神經(jīng)毒根據(jù)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三類:第一類作用于運動神經(jīng)末梢與骨骼肌接頭處的突觸后膜,阻止神經(jīng)末梢釋放出來的乙酰膽堿與膽堿受體結(jié)合,使骨骼肌不能興奮收縮而呈現(xiàn)弛緩麻痹。第二類作用于突觸前的運動神經(jīng)末梢。第三類則同時具有上述二類的雙重作用。
心臟毒屬一種強堿性多肽,對哺乳動物的心臟作用極強,主要引起細胞膜的去極化,使心臟收縮期停跳。此外,心臟毒還有溶血作用。
眼鏡蛇毒能延長實驗動物的凝血時間,機制可能是對毛細血管壁細胞間粘合物有損傷,使血液外滲透,蛇毒中的毒性蛋白質(zhì)或多肽類物質(zhì),分子量極大,不能穿透正常皮膚粘膜,可進入潰瘍、創(chuàng)面,被吸收造成中毒。
蛇毒中毒可引起腎上腺皮質(zhì)的顯著變化,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眼鏡蛇毒對甲狀腺功能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抑制其吸碘功能及甲狀腺素生成過程。
【不良反應】中毒:藥物中毒或被眼鏡蛇咬傷的表現(xiàn)為局部出現(xiàn)紅腫,可迅速擴散至全身,疼痛劇烈,火燎、針刺樣感覺,血皰和組織壞死,傷口流血不止。局部可引起淋巴結(jié)炎,水腫水退慢,傷口不易愈合。全身表現(xiàn)為皮膚出血、粘膜出血、鼻出血、嘔血、便血、咳血、尿血、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四肢厥冷、大量出汗、面色蒼白、全身酸痛、四肢無力、麻木、癱瘓、眼瞼下垂、吞咽和發(fā)音困難、嘔吐、腹痛、腹瀉、腹脹、心慌心悸、呼吸困難、肺出血、血壓上升、體溫升高、血糖增高。嚴重時昏迷、休克,大多數(shù)病人呈現(xiàn)心肌損害和心肌炎的心電圖變化,心律失常,血管壁紅細胞被破壞,血循環(huán)障礙,血壓持續(xù)下降,蛋白尿、腎衰,最后多因呼吸中樞麻痹、心力衰竭而死。
【治療與解救】
(1)如被蛇咬傷時,應及時結(jié)扎肢體近端,用冷清水、冷鹽水或冷茶水沖洗傷口,減少毒液的吸收和擴散。并用1:5000的高錳酸鉀、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
(2)吸吮毒液以助排毒。咬傷后立即用口吸毒或用吸乳器等工具吸毒液,每隔1到數(shù)小時吸1次,待吸不出毒液或腫脹消退為止。
(3)局部封閉:用O.25~0.5%普魯卡因溶液100~200mg,在結(jié)扎的上方環(huán)形封閉。局部降溫,用氯乙烷噴灑,或用冰或冷水敷傷口周圍,以減少毒液吸收。
(4)內(nèi)服中毒及蛇咬傷的藥物治療:中毒早期應催吐,用1:5000的高錳酸鉀液洗胃,內(nèi)服硫酸鈉導瀉,而后服用藥用炭20~30g。靜脈輸液5%葡萄糖鹽水或10%葡萄糖溶液,加速毒物的排泄。
(5)對癥治療:如有血壓降低時,可使用升壓藥;呼吸困難時,給呼吸興奮劑;有心力衰竭時,用西地蘭O.4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40ml中靜脈緩慢注射,必要時可于4~8小時后可重復應用半量。如有條件,可用抗蛇毒血清。必要時給氧,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保護腎功能。
(6)中藥治療:
1)甘草60g,綠豆30g,水煎服。
2)土茯苓30g,半邊蓮9g,野菊花15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15g,甘草15g,水煎2次,合在一起,每3~4小時服1次,2次服完,連服3~4劑。
3)七葉一枝花15g,半邊蓮12g,田基黃9g,兩面針10g,水煎服。
4)生大黃12g(后下),玄明粉12g(沖服),半邊蓮30g,車前子10g(布包),白芷9g,夏枯草9g,野菊花9g,蒲公英9g,大薊與白茅根各15g,蜈蚣3條,全蟲3只,水煎服。一般服藥1劑,大便通暢后即減掉生大黃和玄明粉,繼續(xù)服3~4劑。
5)半邊蓮12g,地丁草15g,徐長卿9g,蛇莓9g,青木香6g,水煎,早晚服。
6)應用蛇藥:如上海蛇藥片,首服10片,以后每次5~10片,每日3~4片,嚴重時可適量增加。蛇傷解毒注射液,每次2~4ml,肌內(nèi)注射,首次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