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孫氏旋轉手法治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變引起頸椎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其治療方法分為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孫氏旋轉手法是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骨研所孫樹椿教授治療頸椎病幾十年的經(jīng)驗,通過改善頸椎動、靜力平衡,糾正關節(jié)錯縫,改善血循環(huán)等作用達到治療目的,該手法操作簡便,見效快,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

    診斷標準

    1.頸痛伴上肢放射痛。

    2.受壓神經(jīng)根皮膚節(jié)段分布區(qū)感覺減弱,腱反射異常,肌萎縮,肌力減退。

    3.牽拉試驗、壓頭試驗陽性。

    4.頸椎X線可見椎體增生,鉤椎關節(jié)增生明顯,椎間隙椎間孔變小。CT可見椎體后贅生物及神經(jīng)根管變窄。

    適應證

    1.25~65歲;

    2.符合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診斷及中醫(yī)辨證標準分期的非急性期病人。

    禁忌證

    1.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2.急性期疼痛嚴重者;

    3.疑有或已確診的頸椎及椎管內(nèi)腫瘤者;

    4.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

    5.骨關節(jié)結核、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質疏松等;

    6.診斷不明確的脊柱損傷伴脊髓損傷癥狀者;

    7.嚴重的心、肺、腦疾病患者;

    8.手法部位有嚴重皮膚損傷或皮膚病者;

    9.妊娠3個月左右的孕婦。

    操作方法

    一、孫氏旋轉法

    分三步:檢查手法、理筋手法、旋轉手法。

    1.檢查手法:病人坐于長方凳上,放松頸肩部肌肉。檢查者站在病人后方,一手托扶病人下頜,另一手拇指指腹沿頸后3條線,即頸正中線(項韌帶)、左右頸旁線(頸正中線旁開4厘米,兩側小關節(jié)突位置)自上而下輕輕平按,沿正中線平按檢查各個棘突的位置和軟組織情況,并向左右2厘米小范圍按壓觸診。然后將拇、中指置于兩側椎板部,將頭部稍向兩側轉動80°,后伸45°,前屈45°,檢查各頸椎的活動情況,并有無疼痛、上肢麻木、眩暈,兩側對比。同時,檢查兩側椎板的傾斜度及局部軟組織張力是否對稱。

    其次,將拇指向離棘突約4厘米處向前觸診,觸摸一側的關節(jié)突關節(jié)是否平坦,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有無腫脹、肥厚、條索樣組織及壓痛等病理改變,同樣檢查另一側的關節(jié)突關節(jié),注意其位置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確定出病變的位置。

    2.理筋手法:①以拇指揉捻檢查出的患部,以拇指和患部組織纖維呈垂直方向作揉、按及彈撥治療,主要包括棘突及周圍軟組織、兩側后關節(jié)囊、后頸部肌肉以及肩胛骨內(nèi)上緣肩胛提肌附著部等部位,病變部位手下感覺有不光滑、小條索狀或塊狀增生性改變,纖維變性的肌肉組織有壓痛感;在側后方關節(jié)囊病變部及關節(jié)突對位不良的部位常有明顯壓痛。直至病變組織復平、患部壓痛感減輕或消失為止。②用一拇指指腹沿項韌帶自上而下揉、按,力量持久、均勻,反復5遍,時間約3分鐘。③用雙手拇指指腹交替在兩側頸部頸旁肌、胸鎖乳突肌自上而下做回旋揉、捻,反復5遍,力量深達肌肉,時間5分鐘。④用gǔn法放松頸部、肩部、上肢肌肉,力量連綿不斷,用力由輕到重,由重到輕,反復5遍,時間3分鐘。⑤用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捏住頸部兩側進行一松一緊的拿、捏,反復10遍,時間3分鐘。⑥沿膀胱經(jīng)、督脈在頸部的走行方向,用雙手拇指指腹進行揉、搓,并按揉肩井、風池、肩骨、天鼎、曲池、合谷等穴位,反復5遍,時間3分鐘。

    經(jīng)以上手法治療,可放松肌肉、松解組織粘連,為下一步旋轉手法作準備。

    3.旋轉手法:①以右旋為例,用右前臂置于患者頜下,左手托住枕部。②依據(jù)觸診檢查手法及X線所見,確定頸椎病變位置分為:上段(頸1、2)、中段(頸3、4)、下段(頸5、6、7)。③根據(jù)病變部位不同,將頸椎置于不同位置。上段病變,將頭頸曲屈15°;中段病變,將頸椎置于中立位即0;下段病變,將頸椎曲屈30°~45°(此為最大應力位置)。④在此位置向上牽引,牽引力為6~10千克,時間30秒(可使病變椎間隙充分張開)。⑤保持牽引力,使患者的頭部轉向右側,旋轉至極限角度(約80°),達到有固定感,同時迅速準確的作同向用力旋轉,操作成功可以聽到一聲或多聲彈響。一般響聲清脆者療效為佳。

    二、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周3次,2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三、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

    1.孫氏旋轉法的操作質量控制:該手法操作者均為經(jīng)過孫樹椿主任醫(yī)師親自指導或參加學習培訓的醫(yī)師。①gǔn法:用指背掌指關節(jié)部分,附著于病變部位上,通過腕關節(jié)連續(xù)的伸展活動,前臂的旋轉運動,手背呈滾動狀,壓力是由前臂的壓力和身體前傾的壓力組成,壓力、頻率、擺動的幅度要均勻、協(xié)調而有節(jié)律,壓力為5.5±0.5千克,頻率為40~60次/分,時間0.45±0.15秒,上下滾動的幅度為120°±10°,同時肩臂放松,肘關節(jié)微屈約120°。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緊貼體表,不能拖動、不能粘動、更不能跳動。②揉捻法:以拇指輕按在穴位或病變部位,腕部為支點,做輕柔的小幅度的回旋運動。壓力、頻率、擺動的幅度要均勻、協(xié)調而有節(jié)律,壓力要輕柔,垂直強度1.5±0.25千克,頻率60~80次/分,時間0.45±0.15秒,上下推動的幅度為20°±5°。③捏拿法:以拇指與其他四指,捏住病變部位,逐漸用力提起,進行一松一緊的拿捏,拿捏頸項兩側的肌肉緩解痙攣。此法刺激稍強,垂直壓力強度為8.5±0.5千克,頻率20~30次/分,時間2.5±0.5秒。④彈撥法:用指端按于病變部位適當用力下壓,再做與肌肉纖維或肌腱成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操作時拇指著力,其余四指底住一端,垂直壓力強度4.5±0.25千克,頻率60~80次/分,時間0.5±0.15秒,上下彈撥的幅度為90°±5°。

    2.孫氏旋轉法的操作質量檢查:手法操作后,可檢查以下內(nèi)容,以驗證是否達到治療效果。①患椎棘突是否已恢復到正常的位置。②后頸部兩側頸肌的張力在治療前較高,如復位正確、軟組織治療手法適當,兩側頸肌應恢復到正?;蚪谡5膹埩?。③檢查時以左手掌托扶病人下頜,固定病人頸部,使頸椎稍呈后伸位。醫(yī)生右手拇指及中指輕輕按壓患推棘突兩側軟組織,包括推板后方及兩側的肌肉組織,有無由于肌肉緊張而形成的條索及有無壓痛。④用拇指及中指指腹觸診患椎及其他各椎兩側椎板,其傾斜度是否一致。如復位正確,兩側椎板的傾斜度,亦即手指觸及到的兩側椎板的深淺度應對稱。⑤雙側椎板觸診檢查完畢,仍以拇、中指指腹觸診檢查患椎及其他頸椎部雙側關節(jié)突及關節(jié)囊。如復位正確,頸椎兩側關節(jié)突關節(jié)光滑,局部壓痛減輕。⑥最后讓病人坐正,囑其作頸椎前屈、后伸及兩側旋轉活動,如治療手法適當,解除了主要病因,則病人的頸椎功能活動常有所恢復,疼痛亦減輕。

    四、注意事項(特別是安全性保障措施)

    1.明確診斷,對病情有充分了解,如病位、損傷程度、病程長短、病情輕重、有無神經(jīng)血管損傷和骨折等。2.對手法的步驟心中有數(shù),對患者的體位,助手的配合,各種手法的應用次序要作出統(tǒng)籌安排。3.應用手法時,用力要輕重適當,避免因過猛過重而加重原有的損傷。對急性損傷,局部腫脹重者,手法要輕;對慢性勞損者,手法可重一些。在手法應用過程中要注意觀察。4.手法操作要做到熟練靈活,敏捷準確,盡量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5.應用手法時,思想要集中,態(tài)度應從容沉著,取得患者的信賴和配合,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6.應用手法時,患者的體位要適當,患部肌肉應充分放松。醫(yī)者也要選擇便于操作的合適體位。7.應用手法時,要注意局部的解剖結構和關節(jié)的正?;顒臃秶?,避免手法操作過度而導致神經(jīng)血管或關節(jié)結構的損傷。注意保護皮膚,以免擦傷。(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更多中藥材
  • 胃不舒服要先治肝,那么現(xiàn)在關于胃的問題啊,脾胃的問題呢是我們非常常見的,很多患者就說胃不舒服,疼啊,脹啊,反酸啊,打嗝啊,燒心啊等等等等啊,這個胃疼起來是非常難受的,我們可能很多患者都有過這種情況,就是這種脾胃的問題是我們非常常見的,那么調......
  • 今天呢就給大家分享這醫(yī)案,胡女士,36歲,那么她的這個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是什么樣子呢?第一個首先是早起出現(xiàn)頭暈乏力,頭暈我們有好多種,肝風內(nèi)動啊,肝陽上亢啊,血瘀血虛啊等等,那么當氣虛這個頭暈它有什么特點呢?它的特點是在早晨出現(xiàn)頭暈,中醫(yī)講叫久......
  • 那么腹脹是由什么原因搞造成的,其根本問題脾胃虛弱,脾虛之后失于運化,所以就都聚集不消化,那么這個脾胃虛弱怎么形成的?一個先天稟賦不足,先天這個人脾胃就比較虛,這個問題我們沒法避免,但是我們可以去調理滋補后天,滋補后天同時就可以保養(yǎng)先天脾胃之......
  • 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很多患者經(jīng)常出現(xiàn)嗓子覺得有痰吶,有異物感的一個表現(xiàn)啊,往往以女性居多,那么現(xiàn)在由于這個社會壓力比較大呀,都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男性現(xiàn)在也有,那么今天呢,給大家舉一個醫(yī)案。一個青年的女性,她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咽喉有痰,有異物感,然后......
  • 大家好,關于肩背疼痛,有時候勞累啊,感覺哎呀這肩膀怎么這么沉啊,特別疼啊,有的像背一個山一樣特別沉重,這是我們非常常見的情況。今天呢,我們就來舉一個病例說一下這方面問題。這個病例的陳先生46歲,他的表現(xiàn)就是肩背疼痛,而且疼痛特別厲害。那么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