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盜汗未必盡屬陰虛

    馬家駒 陳見紡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yī)院

    盜汗,指寐時汗出,覺時汗止之證。盜汗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歷代醫(yī)家多責之于陰虛?!瓣柼撟院?、陰虛盜汗”一語耳熟能詳,但害人亦不淺。故歷代醫(yī)家對“陰虛盜汗”亦多持不同意見。如《丹溪心法·自汗》曰:“盜汗屬血虛、氣虛”?!毒霸廊珪ず拱Y》云:“盜汗亦多陽虛也。所以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的生命力所在,故在臨床上,絕不可泥于“陰虛盜汗”之謂,必須要四診合參、辨別六經方證,即《傷寒論》所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今年國慶節(jié)期間治療一例嚴重盜汗,即深刻說明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颊咄跄?,男,44歲,入院診斷風寒濕痹,患者盜汗一年余,曾在院外服用玉屏風散、鍛龍牡、浮小麥等之類中藥近月余,黃芪用至50g而不效。入院后,一方面采用艾灸關節(jié)以溫經散寒。但患者主訴為汗出不適,觀其癥狀,只有盜汗,稍有惡風,晨起枕頭因汗出而全濕透,口微干,不苦,二便調,舌淡苔薄、脈沉。以六經來判,病位在表,屬太陽病,為營衛(wèi)不和,正邪交爭造成的盜汗。再三思考后處方如下:麻黃10g,桂枝10g,生石膏45g,白芍10g,生姜10g,大棗5枚,炙甘草6g,三劑水煎服,日一劑,醫(yī)院代煎。服用第一劑后,晨起汗出即明顯減少,二劑后,晨起只有頸前微汗出,無不適,三劑則愈,患者極滿意。

    《傷寒論》201條:但浮者,必盜汗出。又如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其于盜汗之證,非若自汗有實者,悉當和表而已,不可不知也”。脈浮為在表,故盜汗屬于表證。該患者白天活動的時候并無汗出,而是夜間盜汗,分析如下:白日陽氣溫熙臟腑,因而分散而無力與邪相爭,故無汗。夜間臟腑得到休息,正氣得到一定恢復,從而有能力與邪相爭而汗出。但因日久津液受損,正氣不能通過汗出而驅除外邪,故盜汗纏綿而不愈。雖病位在表,屬太陽病外邪不解,但津液已虛,正如《傷寒論》第27條“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故治法為微微發(fā)汗,解表而不傷津。辨為桂枝二越婢一湯證。

    此案只有盜汗一癥明顯,根據六經辨證,除外里證、半表半里證,從而判斷為病位在表,為太陽未解、邪氣在表,以麻黃、桂枝、白芍、生姜發(fā)汗解肌祛邪、調和營衛(wèi),同時佐以生石膏監(jiān)制麻桂辛溫之性,以免大汗,同時兼清郁熱。姜、草、棗益氣健脾顧護正氣。從而達到表解邪去而津液不傷,故盜汗自止。

更多中藥材
  • 上熱下寒,在臨床工作當中,總有各類疾病的患者來找到我,跟我的表述我是一種寒熱錯雜的體質,吃中藥的時候您一定要多加留心,因為我吃點熱藥就特別的容易上火,平時,也是感覺口干口苦,心煩氣躁的,嗓子也干,有的時候嗓子癢,咳嗽,吃點熱性的東西就上火,......
  • 為什么天氣熱,腸胃病頻發(fā)加重?我們發(fā)現這種暑熱的天氣里面胃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的比較多,近期就有很多這種胃脹,胃疼,反酸,燒心的患者來找到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每到這種伏天,這種胃部不舒服的癥狀就會發(fā)生,而且非常嚴重,還會導致食欲不振,惡......
  • 第一,我講一定要未病先防,我們都知道HPV病毒感染,它是一種感染性疾病,那么作為一種感染性疾病來講,我們第一點要做的就是預防為主,雖然說HPV這種病毒的感染傳播途徑不單一也不絕對,但是性傳播仍是主流,所以說我們應該做到潔身自好。另外來講,我......
  • 平時在工作當中治療很多這種人乳頭瘤狀病毒感染,也就是HPV感染的患者,那么這一類患者,通常會做一項檢查,也就是宮頸活檢,那么宮頸活檢的報告單當中,通常會出現c in1到3型這樣一個診斷。那么今天我就通過這里跟大家詳細的來聊一聊什么叫CIN,......
  • 有很多人好奇說,皮膚瘙癢怎么就跟惡性腫瘤扯上關系了呢?其實皮膚的瘙癢有的時候確實是有一部分惡性腫瘤,它的一個臨床表現,它被界定為這種副癌綜合癥,也就是惡性腫瘤的一種伴發(fā)癥狀。它是因為,有些惡性腫瘤細胞會產生一些組胺類活性物質,隨著這種血液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