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劉艷平 李引剛 陜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李彥民是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骨傷科臨床工作30多年,臨床經驗豐富。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仲景治療血痹虛勞方,李彥民靈活化栽,加味用于骨傷科臨床,收效顯著,現將其臨證經驗介紹如下。
益氣調營 祛頸肩痛
骨傷科能引起頸肩痛的疾病頗多,如頸椎病、肩關節(jié)周圍炎、胸廓出口綜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肘管綜合征、橈管綜合征及腕管綜合征等。這些常見的骨傷科病癥,除了各自所特有的臨床表現以外,其疼痛大多以麻木為主。麻木乃氣血不足的表現,正氣不足,營衛(wèi)不和,風邪乘機而入則痹于肌膚。李彥民抓住這一病機,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大多能收到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患者張某,女,53歲,農民。于2002年3月就診。自訴頸項及右側肩臂疼痛、麻木、怕冷兩個月,加重10天?;颊哳i項僵硬,轉側不利,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疼甚時徹夜不眠。查牽拉試驗陽性,壓頭叩擊試驗陽性,頸椎攝片示頸椎骨質增生。
診斷為頸椎病(虛寒型),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處方: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棗7枚,丹參15g,葛根15g,當歸15g,羌活10g,水煎服日1服,連服20余服,而痊愈。
按:本例頸椎病屬中醫(yī)之“痹證”范疇。病因素體虛弱、過度勞損造成正氣虛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所致,邪氣留滯于筋脈,則筋脈閉塞,氣血瘀滯。運用本方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止痛,故可取效。
治腰腿痛 意在補虛
骨傷科能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梨狀肌損傷綜合征等。李彥民治療腰腿痛病3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辨證用藥所選主方則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李彥民指出:“腰腿痛這一臨床癥候群,有的屬于痹癥所致,有的屬于外傷引起,有的屬于腎虛、血瘀等等。對于痹癥的治療,若脈證表現為虛象,即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之?!?/p>
病案舉例:患者王某,男,42歲,農民。2007年10月12日初診。訴左腿疼痛半年余,初覺左臀部疼痛,后每因勞累時疼痛加劇,且疼痛沿左側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向足部放射,并有麻木感。診舌質淡紅、苔白,脈沉澀。西醫(yī)診斷為左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李彥民治以益氣溫經、和營通痹。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全當歸10g,生姜3片,大棗15g。外用熱敷散,用藥18服,病愈。
按:多數腰腿痛患者是由于氣血虛弱、營衛(wèi)俱虛、衛(wèi)陽不固、腠理空疏、風寒之邪乘虛而侵引起。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衛(wèi)為主藥,輔以桂枝溫經、通陽,佐以芍藥養(yǎng)血和營,懷牛膝壯腰,姜棗同用調和營衛(wèi),合而為劑,可使氣行血暢,痹痛自除,故使用該方治療氣血虛弱、風寒痹阻之腰腿痛能獲良效。
治歷節(jié)風 通絡行痹
歷節(jié)風,中醫(yī)學稱之為“頑痹”,當現代醫(yī)學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頑固,久延難愈。氣虛、痰瘀互結于關節(jié)是其基本病機。李彥民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顧某,女,26歲,農民。2005年5月11日初診。主訴: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痛、僵硬,雙膝關節(jié)腫痛4年余?;颊?年前因受風寒,引起感冒、發(fā)燒,全身疼痛無力,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痛、晨僵,膝關節(jié)發(fā)涼僵硬,伸屈不利,自汗。證見表情憂郁,營養(yǎng)中等,體型消瘦,膝關節(jié)腫、變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沉緊。
西醫(y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辨證:風寒濕證。
李彥民治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2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威靈仙12g,秦艽12g,穿山龍15g,全當歸10g。用藥6服,晨僵消失,服18服后,癥狀基本消失。
按:黃芪桂枝五物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營衛(wèi)氣血俱虛、邪入血分之血痹癥方,全方奏益氣通陽、甘溫除熱、祛風逐濕、通絡行痹之功效。臨床觀察表明,本方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活動期確具療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癥狀,控制病情,減少本病的反復發(fā)作,預防感冒;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環(huán),故有人認為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可能與改善血液流變性有關。筆者認為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以治本為主,標本兼治,通過益氣溫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循環(huán),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絡行痹。該方通過多途徑、多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而達到治療效果。
加減靈活 運用自如
李彥民臨床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范圍很廣,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據臨證表現,對本方靈活加減。若治療上肢痹痛時常加防風、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時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虛重者加當歸、雞血藤,氣虛重者倍用黃芪,加黨參;陽虛肢冷者加附子;陰虛潮熱者加龜版、知母、生地;筋攣麻痹者加地龍、烏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紅花、丹參。李彥民對于本方無論怎樣加減變通但總不失其立方旨意,他說:“若不守病機,隨意加減,失去原方的旨意,臨床很難奏效。”
鏈接
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處:《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p>
組成:黃芪三兩(9g),芍藥三兩(9g),桂枝三兩(9g),生姜六兩(18g),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劉艷平 李引剛 陜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李彥民是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骨傷科臨床工作30多年,臨床經驗豐富。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仲景治療血痹虛勞方,李彥民靈活化栽,加味用于骨傷科臨床,收效顯著,現將其臨證經驗介紹如下。
益氣調營 祛頸肩痛
骨傷科能引起頸肩痛的疾病頗多,如頸椎病、肩關節(jié)周圍炎、胸廓出口綜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肘管綜合征、橈管綜合征及腕管綜合征等。這些常見的骨傷科病癥,除了各自所特有的臨床表現以外,其疼痛大多以麻木為主。麻木乃氣血不足的表現,正氣不足,營衛(wèi)不和,風邪乘機而入則痹于肌膚。李彥民抓住這一病機,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大多能收到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患者張某,女,53歲,農民。于2002年3月就診。自訴頸項及右側肩臂疼痛、麻木、怕冷兩個月,加重10天?;颊哳i項僵硬,轉側不利,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疼甚時徹夜不眠。查牽拉試驗陽性,壓頭叩擊試驗陽性,頸椎攝片示頸椎骨質增生。
診斷為頸椎病(虛寒型),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處方: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棗7枚,丹參15g,葛根15g,當歸15g,羌活10g,水煎服日1服,連服20余服,而痊愈。
按:本例頸椎病屬中醫(yī)之“痹證”范疇。病因素體虛弱、過度勞損造成正氣虛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所致,邪氣留滯于筋脈,則筋脈閉塞,氣血瘀滯。運用本方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止痛,故可取效。
治腰腿痛 意在補虛
骨傷科能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梨狀肌損傷綜合征等。李彥民治療腰腿痛病3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辨證用藥所選主方則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李彥民指出:“腰腿痛這一臨床癥候群,有的屬于痹癥所致,有的屬于外傷引起,有的屬于腎虛、血瘀等等。對于痹癥的治療,若脈證表現為虛象,即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之?!?/p>
病案舉例:患者王某,男,42歲,農民。2007年10月12日初診。訴左腿疼痛半年余,初覺左臀部疼痛,后每因勞累時疼痛加劇,且疼痛沿左側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向足部放射,并有麻木感。診舌質淡紅、苔白,脈沉澀。西醫(yī)診斷為左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李彥民治以益氣溫經、和營通痹。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全當歸10g,生姜3片,大棗15g。外用熱敷散,用藥18服,病愈。
按:多數腰腿痛患者是由于氣血虛弱、營衛(wèi)俱虛、衛(wèi)陽不固、腠理空疏、風寒之邪乘虛而侵引起。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衛(wèi)為主藥,輔以桂枝溫經、通陽,佐以芍藥養(yǎng)血和營,懷牛膝壯腰,姜棗同用調和營衛(wèi),合而為劑,可使氣行血暢,痹痛自除,故使用該方治療氣血虛弱、風寒痹阻之腰腿痛能獲良效。
治歷節(jié)風 通絡行痹
歷節(jié)風,中醫(yī)學稱之為“頑痹”,當現代醫(yī)學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頑固,久延難愈。氣虛、痰瘀互結于關節(jié)是其基本病機。李彥民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顧某,女,26歲,農民。2005年5月11日初診。主訴: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痛、僵硬,雙膝關節(jié)腫痛4年余?;颊?年前因受風寒,引起感冒、發(fā)燒,全身疼痛無力,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痛、晨僵,膝關節(jié)發(fā)涼僵硬,伸屈不利,自汗。證見表情憂郁,營養(yǎng)中等,體型消瘦,膝關節(jié)腫、變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沉緊。
西醫(y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辨證:風寒濕證。
李彥民治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2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威靈仙12g,秦艽12g,穿山龍15g,全當歸10g。用藥6服,晨僵消失,服18服后,癥狀基本消失。
按:黃芪桂枝五物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營衛(wèi)氣血俱虛、邪入血分之血痹癥方,全方奏益氣通陽、甘溫除熱、祛風逐濕、通絡行痹之功效。臨床觀察表明,本方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活動期確具療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癥狀,控制病情,減少本病的反復發(fā)作,預防感冒;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環(huán),故有人認為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可能與改善血液流變性有關。筆者認為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以治本為主,標本兼治,通過益氣溫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循環(huán),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絡行痹。該方通過多途徑、多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而達到治療效果。
加減靈活 運用自如
李彥民臨床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范圍很廣,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據臨證表現,對本方靈活加減。若治療上肢痹痛時常加防風、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時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虛重者加當歸、雞血藤,氣虛重者倍用黃芪,加黨參;陽虛肢冷者加附子;陰虛潮熱者加龜版、知母、生地;筋攣麻痹者加地龍、烏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紅花、丹參。李彥民對于本方無論怎樣加減變通但總不失其立方旨意,他說:“若不守病機,隨意加減,失去原方的旨意,臨床很難奏效。”
鏈接
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處:《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p>
組成:黃芪三兩(9g),芍藥三兩(9g),桂枝三兩(9g),生姜六兩(18g),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