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經(jīng)方治療內(nèi)分泌失調(diào) 馮世綸臨證實錄(十六)

    高建忠 山西中醫(yī)學院第二中醫(yī)院 余暉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案 例

    王某,女,47歲。2010年4月21日初診。

    近2月來面部起斑,左側(cè)乳房脹痛不舒,周身酸困乏力,脘腹時有脹氣。納食尚可,大便偏稀,小便較頻,口干不喜飲,雙目干澀,睡眠尚可,無四逆。停經(jīng)2年。舌苔白潤,脈細。辨六經(jīng)屬太陽、少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合桂枝茯苓丸去澤瀉加紅花方證。處方:柴胡12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茯苓12克,蒼術(shù)12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紅花12克。7劑,水煎服。

    2010年4月28日二診:乳房脹痛明顯減輕(患者用“特明顯”三字形容),胃脘無不適,尚有腹脹(患者說“脹氣往下走”),周身仍困乏,腰部尤甚,口干不喜飲。舌苔白潤,脈細。辨六經(jīng)屬太陽、少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合甘姜苓術(shù)湯加狗脊方證。處方:柴胡12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茯苓10克,蒼術(shù)12克,桂枝10克,澤瀉12克,炮姜6克,狗脊15克。7劑,水煎服。

    2010年5月5日三診:周身輕松許多,精神明顯好轉(zhuǎn),左乳已無不適,脘腹已無脹氣,尿頻已無,面色明顯潤澤,斑色變淡,腰酸、雙下肢沉困乏力尚明顯,口干不喜飲。舌苔白,脈細。辨六經(jīng)屬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屬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合甘姜苓術(shù)湯加紅花方證。處方:柴胡12克,天花粉12克,黃芩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蒼術(shù)10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紅花10克。7劑,水煎服。

    2010年5月12日四診:面斑基本消退,腰無不適,雙下肢尚沉困。舌苔白,脈沉細。上方干姜改為10克,蒼術(shù)改為15克,澤瀉改為18克,茯苓改為15克,去紅花,加狗脊15克。7劑,水煎服。

    藥后無不適,停藥。

    體 會

    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臨床見癥也較復雜。本案患者女性,年屆“七七”,月經(jīng)閉止,面斑,乳脹,周身不適,當屬“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無疑。中醫(yī)對這類患者的診治,多從腎虛、肝郁入手,補腎疏肝,和陰陽,調(diào)氣血。馮世綸老師臨證,直接從六經(jīng)、方證入手,取用經(jīng)方治療,每取捷效。

    對辨六經(jīng)、辨方證的再思考

    先辨六經(jīng)所屬,再辨具體方證,有是證,用是方,簡捷明了,非常便于臨證學習和使用。如見“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即可辨為太陽病。再審無汗、脈緊,即可辨為麻黃湯方證,處以麻黃湯治療即可。如見“脈微細,但欲寐”,即可辨為少陰病。再審“反發(fā)熱”,即可辨為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證,處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即可。六經(jīng)辨證原本應該是這樣樸素、簡單、易學,并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

    當然,上述僅僅是就六經(jīng)辨證的入門而言。如果據(jù)此認為辨六經(jīng)、辨方證極其容易,人人都可忝列仲景門墻、登堂入室的話,也是不對的。臨證時,患者有單患某一經(jīng)某一方證者,辨治較易。但更多的情況是,患者所患病證多經(jīng)復合,且兼夾水飲、瘀滯等,所表現(xiàn)六經(jīng)與方證極不典型。此時,需醫(yī)者依據(jù)各種征象斟酌權(quán)衡,或先辨六經(jīng)再推導方證,或先辨方證再推導六經(jīng),或在可疑方證間權(quán)衡取舍,或取用方藥試治以測六經(jīng)、方證。書中皆言規(guī)矩,臨證全在活法,這大概就與葉天士所言“治病當活潑潑地,如珠走盤耳”相去不遠了。

    如本案中,馮世綸老師在辨證時也反復推敲:二診時,辨太陰病之甘姜苓術(shù)湯方證當無口干。而面斑、有瘀滯、見口干,常見陽明病之大黃 蟲丸方證。結(jié)合其他見癥權(quán)衡,辨為太陰病之甘姜苓術(shù)湯方證,用藥后取得顯效,反證辨證正確。

    對本案辨證論治的梳理

    本案時方每可取用逍遙散加減,也可有效,案中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實已含逍遙散在內(nèi)。但用方思路不同,指導理論不同,所處方藥及接方、轉(zhuǎn)方也就大不相同。本案連續(xù)四診,每診皆有顯效,服藥28劑而收全功,確可體現(xiàn)經(jīng)方之捷效。

    本案六經(jīng)、方證復合,辨證有一定難度。初診腹脹、便稀,可辨為太陰病。周身酸困,面部起斑,考慮太陽病有瘀滯??诟?、目澀、乳房脹痛,考慮有少陽病。三病同治,服藥有效,反證辨證正確。二診處方適當減少祛瘀之力,增加溫運太陰之力。三診、四診以腰酸、雙下肢沉困乏力為明顯,易辨為太陰病之甘姜苓術(shù)湯方證。但仍有口干,又非太陰病可解釋。結(jié)合口干、脈細,辨為厥陰、太陰合病之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合甘姜苓術(shù)湯方證,盡管證據(jù)略顯不足,但藥后顯效,反證六經(jīng)、方證辨別無誤。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春天呢,中醫(yī)認為屬木,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一些樹木啊,草木啊都開始生長發(fā)芽了,那么這個時候呢,人體呢,也會出現(xiàn)這個木氣偏旺的情況,人體的木呢,中醫(yī)認為對應著我們的肝,肝屬木,這個時候肝木偏旺,郁而化火的情況比較多見了,那么最近呢,......
  • 這個患者是一個小患者,21歲,馬女士,她是一個學生,她來的主要就是口臭,牙齦愿意出血,早晨起來口內(nèi)出血比較明顯,自己刷牙呀,漱口就覺得口里邊兒有腥味兒,平素呢她吃飯是喜歡吃冷飲,大便還常常干燥,有點面紅目赤,那么看她的舌象呢?就是舌紅苔薄黃......
  • 那么首先一點,大家要辨別自己是不是失眠,有一些人呢,可能最近出現(xiàn)了一些煩心事兒,或者是感覺生活上有些不如意,但是過兩三天解決之后,那么就可以正常入睡,那么這些人群呢?我們可以不把它當做失眠,換句話說,偶爾出現(xiàn)的一兩次失眠,大家不要去緊張,也......
  • 這是一個趙先生, 31歲,主訴是胃疼六個月,這三天比較重,那么這個患者,是沒有明確的原因就出現(xiàn)了胃疼,胃脹,然后有惡心,嘔吐,噯氣。善嘆息,胃鏡檢查呢,十二指腸球部有一個潰瘍,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及時治療,他現(xiàn)在主要癥狀還是胃疼,胃脹,然后有惡......
  • 今天分享這個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歲,他的主訴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時成粥狀,大便也不太規(guī)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瀉發(fā)作,尤其還是勞累時比較重,情緒波動的時候也比較嚴重。在當?shù)厮赃^不少的中藥,癥狀改善不是很明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