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茯苓18克 竹瀝200毫升
治子煩。
用水800毫升,合竹瀝煎取400毫升,分三服。不愈重作。
淡竹瀝30毫升 石膏48克 芍藥 白術(shù) 梔子仁 人參各9克 知母 茯神 赤石脂 紫菀各6克 生地黃汁30毫升
上十一味,哎咀。
治心經(jīng)實熱,夢中喜笑,驚悸恐懼不安。
用水900毫升,煮后十味,取300毫升,去滓;下竹瀝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竹瀝400毫升 川大黃15克 黃連15克 苦參15克 黃芩15克 梔子仁15克 石灰15克 木蘭皮15克 黃柏15克
上九味,除竹瀝外,細銼。
治發(fā)背腫痛。
用水1升,入竹瀝,煮藥至600毫升,去滓,蘸藥汁洗患處,日十余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茯苓18克 竹瀝200毫升
功能主治治子煩。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合竹瀝煎取400毫升,分三服。不愈重作。
摘錄《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梅師方》《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竹瀝湯處方淡竹瀝30毫升 石膏48克 芍藥 白術(shù) 梔子仁 人參各9克 知母 茯神 赤石脂 紫菀各6克 生地黃汁30毫升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心經(jīng)實熱,夢中喜笑,驚悸恐懼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后十味,取300毫升,去滓;下竹瀝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竹瀝湯處方竹瀝400毫升 川大黃15克 黃連15克 苦參15克 黃芩15克 梔子仁15克 石灰15克 木蘭皮15克 黃柏15克
制法上九味,除竹瀝外,細銼。
功能主治治發(fā)背腫痛。
用法用量用水1升,入竹瀝,煮藥至600毫升,去滓,蘸藥汁洗患處,日十余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