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銀花200g 連翹200g 薄荷120g 荊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葉80g 甘草100g
本品為棕褐色的濃縮蜜丸;氣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上九味,金銀花、桔梗粉碎成細粉,過篩;薄荷、荊芥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連翹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金銀花、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噴加薄荷、荊芥揮發(fā)油,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80~90g制成濃縮丸,即得。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每丸重3g
密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銀花200g 連翹200g 薄荷120g 荊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葉80g 甘草100g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濃縮蜜丸;氣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炮制上九味,金銀花、桔梗粉碎成細粉,過篩;薄荷、荊芥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連翹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金銀花、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噴加薄荷、荊芥揮發(fā)油,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80~90g制成濃縮丸,即得。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用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規(guī)格每丸重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