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益脾散

    處方

    陳皮30克(去白)青皮(去瓤)15克 訶子肉15克 甘草(銼,炒)15克 丁香6克 干山藥60克

    功能主治

    理氣溫中,健脾止瀉,治脾胃傷冷,泄瀉腹痛,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90毫升,去滓溫服。與益兒丸間服甚妙。

    摘錄《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卷十
更多中藥材
  • 《醫(yī)統》卷九十八:暗香湯處方梅花。制法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蕊連蒂置瓶內,每1兩用炒鹽1兩灑之,不可以手觸壞,用厚紙數重封固置陰處。次年取時,先置蜜于盞內,然后取花頭二三個內于中,滾湯一泡,自開如新。功能主治調脾胃。主摘錄《醫(yī)統》卷九十......
  • 處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銅器中和勻,微火熬令可丸。如雞頭大。功能主治蟯蟲在胃,令人漸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溫酒送下,蟲未下再服。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 《圣惠》卷五十九:艾葉丸別名伏龍肝丸處方艾葉1兩(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木香1兩,地榆1兩(銼),伏龍肝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芩1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
  •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艾葉散處方鶴虱、艾葉、榼藤子、白膠香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漏瘡。用法用量用瓦餅子內燒煙,熏患處。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葉散別名艾香散處方艾葉半兩(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木香半兩,當......
  • 處方艾葉(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惡,遁尸,心腹及身體痛甚不知痛處,手摸按之,即知痛處,短氣不語。用法用量著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納著灰火熨艾上,令熱透,如冷即再熨之。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