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易筒地黃飲子

    出處

    易筒地黃飲子,出自宋·《易簡方》。本方原名“地黃飲子”,因宋·王碩《易簡方》收錄,故通常都稱其為“易簡地黃飲子”;也有認為本方為《易簡方》引宋·朱端章《衛(wèi)生家寶方》。

    組成

    生地黃、黃芪、熟地黃、甘草、天門冬、麥門冬、石斛、枇杷葉、枳殼、澤瀉、人參各等分。

    用法

    為粗末,每次服9克,水煎去滓溫服。亦可改作湯劑,按常規(guī)劑量酌定各藥用量。

    功效

    養(yǎng)陰益氣,潤燥生津。

    主治

    主治陰虛氣弱,消渴煩躁,咽干口渴,小便頻數(shù)量多,面赤,脈虛大。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肺結(jié)核、鼻咽部腫瘤、肺部腫瘤等病癥。

    1.糖尿?。罕痉郊訙p治療氣陰兩虛型老年性糖尿病20例。以臨床癥狀、空腹血糖、尿糖變化評定療效,2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3個療程。結(jié)果:顯效5例,有效11例,無效4例。(《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95年第8期)

    2.鼻咽癌:本方加減輔助放療治療鼻咽癌30例(治療組),與單純常規(guī)放療30例(對照組)隨機對照。以臨床檢查、鼻咽部CT檢查、生活質(zhì)量(卡氏評分標準)、癥狀分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療效。結(jié)果: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鼻咽部腫瘤完全消退率為96.7%,頸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灶完全消退率為83.3%,1年總生存率為100%,生活質(zhì)量提高穩(wěn)定率為90%,臨床證候改善率為96.7%。(《四川中醫(yī)》2005年第3期)

    方解

    本方以人參、黃芪、甘草補益元氣;二冬、生地黃、石斛養(yǎng)陰生津;枇杷葉清泄苦降;枳殼、澤瀉疏導兩腑。本方補潤為主,而結(jié)合清疏,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陰虛氣弱之證,如見火玨,加黃連、黃芩;濕甚,加蒼術、厚樸;水腫,加豬苓、車前子等。

    糖尿病患者服用本方煎劑的量不宜過少,一般日服不低于600~800毫升。若能以藥代茶,效果更佳,既可治陰虛之本,又能治煩渴之標。

    方歌

    地黃飲子《易簡方》,養(yǎng)陰生津益氣強, 生熟地黃芪草斛,二冬枳澤參斛枇。

    摘錄宋·《易簡方》
更多中藥材
  • 別名至寶錠子處方留白廣陳皮1兩(炒),萊菔子(揀紅潤者,洗凈,曬干)1兩(炒),蓬術1兩(炒),三棱1兩(炒黃),麥芽(炒熟,另磨凈末)1兩,厚樸1兩(姜汁炒),蒼術1兩(炒深黃),香附子1兩(炒),草豆蔻(揀粗綻者)1兩(炒),鵝眼枳實(......
  • 《普濟方》卷三九六:保嬰艾葉湯處方陳艾葉(炒)1兩,當歸1兩,干姜半兩,木香半兩,厚樸(制)半兩,肉豆蔻半兩,草果半兩,良姜1兩,丁香1兩,甘草5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小兒冷痢肚痛。用法用量粟米煎服。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六《永類鈐方》卷二......
  • 處方甘草(半生半熟)3錢,黃連(去枝梗)3錢,黃柏(去皮,蜜水炒)2錢,辰砂(水飛)2錢。制法上為細末,臘月雪水為丸,如芡實大。功能主治胎熱,胎驚,胎黃,臍風,丹瘭瘡疹,一切胎毒。用法用量未滿周歲者半丸,周歲者1丸,燈心煎湯化下。各家論述方......
  • 處方大黃1兩5錢,甘草1兩,朱砂面3錢。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5分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功能主治清熱、鎮(zhèn)驚、導滯。主小兒急熱驚風,實熱目赤,口瘡,便燥,小便赤黃。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周歲小兒酌減,白開水化服。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 處方僵蠶5錢,朱砂4錢,膽星2錢,天竺黃3錢,川貝母2錢,雄黃1錢5分,金箔10張,法夏2錢,琥珀2錢,甘草1錢5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小兒急熱驚風,痰涎壅盛。用法用量周歲以下每服1分,周歲以上酌增,白開水送下。注意脾虛泄瀉忌服。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