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香薷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香薷湯處方

    白扁豆(炒)、茯神、厚樸(去粗皮.姜汁炒),各一兩。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

    炮制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寬中和氣,謂榮衛(wèi)。治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時(shí),或冷物過(guò)多,或硬物壅駐,或食畢便睡,或驚憂恚怒,或勞役動(dòng)氣,便欲飲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滯;

    內(nèi)感風(fēng)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遍體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脾疼翻胃;

    中酒不醒;四時(shí)傷寒頭痛,并進(jìn)三服,得汗即痊。

    常服益脾溫胃,散宿痰停飲,能進(jìn)食,辟風(fēng)、寒、暑、濕、霧露之氣。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qián),沸湯點(diǎn)服,入鹽點(diǎn)亦得,不拘時(shí)。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香薷湯處方

    白扁豆(炒)茯神 厚樸(去粗皮,銼,姜汁炒)各30克 香薷(去土)6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感受暑濕,飲食不節(jié),脾胃不和,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沸湯點(diǎn)服,入鹽點(diǎn)亦得,不拘時(shí)。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2兩(水浸7日,曬干),白礬(燒令汁盡)半兩,丁香1分。制法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中焦寒痰。用法用量每服5-7丸,鹽湯送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 處方半夏2兩(湯浸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刮去粗皮,銼碎),蒼術(shù)4兩(刮去粗皮,銼令極碎),獨(dú)活2兩(銼碎),草豆蔻15個(gè)(去殼,銼碎。以上4味一處杵碎,生姜屑1斤同杵糜爛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3兩(炒令紫色)。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處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礬(燒令汁盡)90克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guò))90克 黃丹60克制法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安神。主積痰不散,上沖心臟,變?yōu)轱L(fēng)癇者。用法用量......
  •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1升(制),小麥面1升。制法上搗半夏為散,以水搜面為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功能主治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用法用量半夏丸(《婦人良方》卷七)。注意忌羊肉、餳。摘錄《外臺(tái)》卷六引許仁則方......
  • 處方半夏(湯洗7遍去滑,搗羅為末,姜汁和作餅,曬干)3兩,丁香半兩,沉香(銼)半兩,麝香(研)1錢(qián),龍腦(研)1錢(qián),丹砂(研)1錢(qián),藿香葉半兩,檳榔(尖者)2顆(銼),木香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和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