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新法半夏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新法半夏湯處方

    陳皮(去白)、神僸(炒),各四兩。草果(煨.去皮)、半夏僸(炒),各二兩三錢。干姜(炮)四兩,丁皮、木香、白茯苓,各七錢半。甘草四錢半。

    炮制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中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水,噫氣吞酸,中酒吐酒,逆惡心,頭痛煩渴,倦怠嗜臥,不思飲食。

    常服溫中破痰,開胃健脾,消酒進(jìn)食。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鹽湯點(diǎn)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新法半夏湯處方

    縮砂仁、神僸(炒)、草果仁、橘紅(凈洗.去白),各五兩;白豆蔻仁、丁香,各半兩;甘草(生炙)二兩,大半夏四兩(湯浸洗七次,每個(gè)切作二片,用白礬末一兩,沸湯浸一晝夜,漉出,別用湯洗去礬,俟干,一片切作兩片,再用生姜自然汁于銀盂中浸一晝夜,卻于湯中燉,令姜汁干盡,以慢火焙燥,為細(xì)末,再用生姜自然汁搜成餅子,日干或焙干,炙黃勿令色焦)。

    炮制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氣虛,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肋脹痞,頭旋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先用生姜自然汁調(diào)成膏,入炒鹽少許,沸湯點(diǎn)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新法半夏湯處方

    青皮(去白)、干姜(炮),各六兩;桔梗(炒)、陳皮(去白),各一兩;丁香皮四兩,甘草(炒)十二兩,半夏(湯洗.姜汁制)二兩半。

    炮制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中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臟腑膨脹,嘔吐痰水,噫氣吞酸;或中酒吐酒,噦逆惡心,頭疼煩渴,倦怠嗜臥,不思飲食,并宜服之。

    常服溫和三焦,開胃健脾,消宿酒,進(jìn)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入鹽一捻,沸湯點(diǎn)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新法半夏湯處方

    陳皮(去白)神曲(炒)各120克 草果(煨,去皮)半夏曲(炒)各69克 干姜(炮)120克 丁皮 木香 白茯苓各22.5克 甘草13.5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溫中破痰,開胃健脾。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水,噫氣吞酸;或飲酒過量,噦逆惡心,頭痛煩渴,倦怠嗜臥,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鹽湯點(diǎn)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新法半夏湯處方

    縮砂仁 神曲(炒)草果仁 橘紅(凈洗,去白)各150克 白豆蔻仁 丁香各15克 甘草(生、炙)60克 大半夏120克(湯浸洗七次,每個(gè)切作二片,用白礬末30克,沸湯浸一晝夜,漉出,別用湯洗去礬,俟干,一片切作二片,再用生姜自然汁于銀盂中浸一晝夜,卻于湯中燉,令姜汁干盡,以慢火焙燥,為細(xì)末,再用生姜自然汁搜成餅子,日干或焙干,炙黃勿令色焦)。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化痰行氣。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脅脹痞,頭眩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先用生姜自然汁調(diào)成膏,入炒鹽少許,沸湯點(diǎn)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更多中藥材
  • 年氏《集驗(yàn)良方》卷二:保真丸處方補(bǔ)骨脂1兩(酒炒,研細(xì)末),人參1兩3錢,茯苓1兩,土炒白術(shù)1兩5錢,炙甘草3錢(上4味以河水6碗,煎濃汁,去滓,和骨脂曬干聽用),杜仲1斤(用鹽水炒斷絲,為細(xì)末),川芎8錢,當(dāng)歸1兩5錢,酒妙白芍1兩,熟地......
  • 處方潞黨參2兩,車前子1兩5錢,懷牛膝(酒浸)2兩,天門冬2兩,石菖蒲1兩,炒遠(yuǎn)志1兩,當(dāng)歸(酒洗)2兩,五味子1兩,山萸肉2兩,懷山藥2兩,覆盆子1兩5錢,杜仲(姜汁炒)2兩,巴戟肉2兩,赤石脂(另研)1兩,地骨皮1兩5錢,廣木香2兩,大......
  • 處方鹿角膠3兩,鰾膠(各炒成珠)3兩,熟地3兩,山藥2兩,茯苓2兩,山萸2兩,五味2兩,杜仲2兩,遠(yuǎn)志2兩,益智仁2兩,川楝子2兩,巴戟2兩,故紙2兩,胡蘆巴2兩,沉香(另為末)5錢。制法上為末,和勻,用蓯蓉凈肉2兩,好酒煮,爛搗如糊,煉蜜......
  • 處方天麻(銼)4兩,牛膝(去苗,銼)4兩,天仙子1升(凈肉,炒黃)。制法上以絹袋盛,浸酒中7日7夜,取藥炒干為末,用浸藥酒和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陰。主陰氣太盛,五臟昏濁,食畢困乏,雖未中年,衰老先至。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酒送......
  • 處方黃芩3銖,沉香3銖,木香3銖,牡丹皮(去心)1分,前胡(去毛)1分,桔梗1分,柴胡(去毛)1分,貝母(去心)1分,天靈蓋(酥炙黃黑色)1分,鱉甲(醋炙黃色)1分,麥門冬(去心)1分,杏仁(去尖雙仁者)1分,茯苓1分,官桂1分,荊芥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