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南星(炮)、烏蛇(酒炙.取肉),各三錢;天麻(去蘆.酒浸一宿)、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jié)),各半兩;干蝎(微炒)一錢半,白附子(炮)三錢半,白僵蠶(去絲.嘴.炒)四錢。
已上為細末,以水一升,調(diào)浸三日,以寒食面一斗拌勻,踏作僸,須六月六日,以楮葉罨七日取出,逐片用紙袋盛,掛當風,十四日可用,每僸末一兩,入下項藥:
琥珀(研)一錢,辰砂(研飛)六錢,雄黃(研飛)三錢,甘草(炙.為末)半錢。
上合研勻,煉蜜和圓,如雞頭大。
治小兒諸風驚,潮發(fā)搐搦,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及一切虛風,并皆治之。
每服一圓,溫水化下,不計時。
天南墾(炮)烏蛇(酒炙,取肉)各9克 天麻(去蘆,酒浸一宿)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jié))各15克 干蝎(微炒)4.5克 白附子(炮)10克 白僵蠶(去絲、嘴,炒)12克
上為細末,以水600毫升,調(diào)浸三日,以寒食面7.5千克拌勻,踏作曲。須六月六日,以楮葉罨七日取出,逐片用紙袋盛,掛當風,十四日可用。每曲末30克,入琥珀(研)3克、辰砂(研飛)18克、雄黃(研飛)9克、甘草(炙為末)1.5克,令研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子大。
治小兒諸風驚癇,潮發(fā)搐搦,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
每服1丸,溫水化,不拘時候。
天南星120克(銼,炒赤,勿令焦)石膏120克 干葛(取粉)105克 前胡60克 川芎60克 白僵蠶(炒,去絲、嘴)白附子(炮)防風(去蘆頭)各30克
上藥為細末,用生姜自然汁糊和為丸,每兩作10丸,陰干。
治傷寒傷風,肢節(jié)煩痛,憎寒壯熱,或發(fā)熱惡寒,似瘴非瘴,煩躁迷悶,面色紅赤,頭痛如破。
每服1丸,細嚼,用蔥白、薄荷茶送下,不拘時候。服之微汗出,立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南星(炮)、烏蛇(酒炙.取肉),各三錢;天麻(去蘆.酒浸一宿)、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jié)),各半兩;干蝎(微炒)一錢半,白附子(炮)三錢半,白僵蠶(去絲.嘴.炒)四錢。
已上為細末,以水一升,調(diào)浸三日,以寒食面一斗拌勻,踏作僸,須六月六日,以楮葉罨七日取出,逐片用紙袋盛,掛當風,十四日可用,每僸末一兩,入下項藥:
琥珀(研)一錢,辰砂(研飛)六錢,雄黃(研飛)三錢,甘草(炙.為末)半錢。
上合研勻,煉蜜和圓,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諸風驚,潮發(fā)搐搦,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及一切虛風,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溫水化下,不計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太一丹處方天南墾(炮)烏蛇(酒炙,取肉)各9克 天麻(去蘆,酒浸一宿)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jié))各15克 干蝎(微炒)4.5克 白附子(炮)10克 白僵蠶(去絲、嘴,炒)12克
制法上為細末,以水600毫升,調(diào)浸三日,以寒食面7.5千克拌勻,踏作曲。須六月六日,以楮葉罨七日取出,逐片用紙袋盛,掛當風,十四日可用。每曲末30克,入琥珀(研)3克、辰砂(研飛)18克、雄黃(研飛)9克、甘草(炙為末)1.5克,令研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諸風驚癇,潮發(fā)搐搦,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水化,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楊氏家藏方》卷三:太一丹處方天南星120克(銼,炒赤,勿令焦)石膏120克 干葛(取粉)105克 前胡60克 川芎60克 白僵蠶(炒,去絲、嘴)白附子(炮)防風(去蘆頭)各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用生姜自然汁糊和為丸,每兩作10丸,陰干。
功能主治治傷寒傷風,肢節(jié)煩痛,憎寒壯熱,或發(fā)熱惡寒,似瘴非瘴,煩躁迷悶,面色紅赤,頭痛如破。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用蔥白、薄荷茶送下,不拘時候。服之微汗出,立愈。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