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少林風濕跌打膏

    處方

    生川烏16g 生草烏16g 烏藥16g 白及16g 白芷16g 白蘞16g 土鱉蟲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術(shù)16g 當歸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黃32g 連翹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沒藥(炒)6g 三七6g 兒茶6g 薄荷腦8g 水楊酸甲酯8g 冰片8g

    性狀

    為微紅色的片狀橡膠膏,布面具有小圓孔;氣芳香。

    炮制

    以上二十三味,除薄荷腦、水楊酸甲酯、冰片外,血蝎、乳香、沒藥、三七、兒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對密度1.05的流浸膏,其余生川烏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時,第三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30(80℃)的稠膏。與上述流浸膏合并,待冷卻后加入薄荷腦、水楊酸甲酯、冰片,混勻,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膠、松香等制成的基質(zhì),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段,蓋襯,打孔,切成小塊,即得。

    功能主治

    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風散寒。用于跌打損傷,腰肢酸麻,腹內(nèi)積聚,風濕痛。

    用法用量

    貼患處。

    注意

    孕婦慎用或遵醫(yī)囑。

    規(guī)格

    (1)5cm×7cm(2)8cm×9.5cm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來源方論吳昆《醫(yī)方考》卷3:“血氣俱虛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yǎng)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zhì)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
  • 《中國藥典》:八珍益母丸處方益母草200g 黨參50g 白術(shù)(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當歸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黃100g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氣,味甜而微苦。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細......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處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陰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連穗葉,石臼杵搗篩,為極細末)人參(飯上蒸)白術(shù)(飯上蒸)白茯苓(飯上蒸)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當歸身(酒浸)60克 川芎1......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粉處方蓮子肉320兩,生白術(shù)40兩,茯苓64兩,芡實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制法上為細末,用白米面1600兩,兌以上細料面64兩,蒸熟晾干后,再研為細粉,兌白糖640......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糕處方黨參(去蘆)60克 茯苓60克 生白術(shù)60克 扁豆60克 蓮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藥60克 芡實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江米面3千克制法共研為細粉 過羅,攪勻蒸糕,每塊重30克。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