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四生丸

    《婦人大全良方》卷四:四生丸處方

    白僵蠶(炒去絲)地龍(去土)白附子(生)五靈脂 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制法

    上藥研末,以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婦人血風,骨節(jié)疼痛,手臂抬舉不起,行履不得,并渾身麻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茶、酒任下?;蜃髂?,每次1.5克,酒調(diào)下。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四《婦人大全良方》卷七:四生丸處方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各等分

    制法

    上藥搗爛,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舌紅或絳,脈弦數(shù)有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備注

    方中生柏葉涼血止血;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生荷葉清熱止血散瘀;生艾葉性溫而止血,有制約寒涼,防止留瘀之效。諸藥合用,共奏涼血止血之功。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七宋·《婦人良方》:四生丸出處

    四生丸,出自宋·《婦人良方》。本方首見于宋·楊倓《楊氏家藏方》,名為“四味丸”:“四味丸,治吐血。荷葉、艾葉、柏葉、生地黃”,其中荷、艾、柏三葉未生用。其后,宋-婦科名醫(yī)陳自明將三葉改為生用,載于《婦人良方》并易名為“四生丸”。

    組成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

    用法

    將上述4藥各等分搗爛為丸。每服1丸(約30克),水煎服;現(xiàn)多用鮮藥搗汁涼服或燉溫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定。

    功效

    涼血止血。

    主治

    主治血熱妄行,咯血,吐血,衄血,出血鮮紅、口干咽燥等癥,伴見舌紅或絳,苔黃,脈弦細數(shù)。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鼻衄、治療更年期功血、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癥。

    1.鼻衄:應用四生丸治療鼻衄,對63例患者以四生丸為主方,臨證辨證治療。結(jié)果:顯效47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93.6%。(《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4期)

    2.更年期功血:四生丸加減治療更年期功血 52例,以四生丸止血為標,臨證治療以滋腎、調(diào)肝、固沖任、調(diào)經(jīng)血為治療目的,結(jié)果:痊愈32例,好轉(zhuǎn)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3%。服藥最少2劑,最多21劑。療效頗佳。(《中醫(yī)原刊》2003年第11期)

    3.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當歸補血湯合四生丸加減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6例,與單用西藥治療15例進行對照觀察,取得較好的效果。結(jié)果:治療組出血癥狀完全消失40例,減輕3例,無效3例,有效率93%;血小板計數(shù)平均上升(45.22±33.55)×10^9/L,平均上升率達80.4%。對照組:12例出血癥狀完全消失,3例減輕,止血有效率100%;血小板計數(shù)平均上升(35.25±36.06)×10^9/L,平均上升率達66.7%。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血小板計數(shù)上升率有明顯差異,P

更多中藥材
  • 《普濟方》卷二二○:安息丸處方附子2個(重6錢,以火炮裂,去皮臍),胡蘆巴(洗淘凈)2兩,白茯苓(去皮)2兩,安息香(酒洗化下,滓酒浸作糊丸藥)2兩,桃仁(麩炒,去皮)2兩,蓯蓉(酒浸,切,焙)2兩,木香2兩。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安息活血丹處方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搗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銀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虎杖、當歸、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臍......
  • 處方安息香半錢,花乳石(火煅紅)半錢,血竭半錢,乳香半錢,麝香減半。制法上為細末,用蠟少許,入麻油些小同熔開,將藥捻作米粒大。功能主治漏瘡膿水不絕,骨中疼痛。用法用量看瘡口大小深淺入藥于瘡孔中,以滿為度;藥透內(nèi),從內(nèi)生肉,1-2日退出1粒,......
  •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別名雄黃丸處方安息香1兩,朱砂半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雄黃1兩(細研),阿魏半兩,松脂4兩,榴(柏)葉4兩,蒼術(shù)4兩,白芷3兩,干桃葉3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時氣瘴疫。用法用量雄黃丸(《......
  • 處方肉桂(去粗皮)二兩半,訶子(炮.取皮)二兩,阿魏(細干.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當歸(湯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殼)、川芎、丁香(皮)、縮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