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羌活12克、板藍根30克。
水煎服。
祛風解表,清熱解毒。
外感發(fā)熱,怕冷,頭痛或肢體酸痛,咽喉腫痛等。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外感發(fā)熱、痄腮等病癥。
發(fā)熱:本方加金銀花、柴胡等治療外感發(fā)熱84例。每日1劑,病情較重者可日服2劑,日夜追服以加強藥物療效。結果:84例患者均于5日內熱退,其中79例于1~2日內熱退身涼。(《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年第11期)
方中羌活能發(fā)散風寒而解表邪,祛風濕而止疼痛,且有退熱之功;板藍根清熱解毒,且用量重于羌活,能制約其溫。二藥配合,共成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方。
本方以發(fā)熱惡寒、咽痛、苔薄脈浮數為辨證要點。熱重,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咽痛,加山豆根、馬勃、桔梗;頭痛,加桑葉、菊花、川芎;咳嗽有痰,加桔梗、杏仁、浙貝母。
羌藍湯可以抑制體內毒素的致熱作用,在解熱的同時也抑制血漿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缺。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羌活12克、板藍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風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外感發(fā)熱,怕冷,頭痛或肢體酸痛,咽喉腫痛等。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外感發(fā)熱、痄腮等病癥。
發(fā)熱:本方加金銀花、柴胡等治療外感發(fā)熱84例。每日1劑,病情較重者可日服2劑,日夜追服以加強藥物療效。結果:84例患者均于5日內熱退,其中79例于1~2日內熱退身涼。(《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年第11期)
方解方中羌活能發(fā)散風寒而解表邪,祛風濕而止疼痛,且有退熱之功;板藍根清熱解毒,且用量重于羌活,能制約其溫。二藥配合,共成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方。
本方以發(fā)熱惡寒、咽痛、苔薄脈浮數為辨證要點。熱重,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咽痛,加山豆根、馬勃、桔梗;頭痛,加桑葉、菊花、川芎;咳嗽有痰,加桔梗、杏仁、浙貝母。
現代研究羌藍湯可以抑制體內毒素的致熱作用,在解熱的同時也抑制血漿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方歌缺。
摘錄現代·《方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