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山梔(炒)石膏(煅)黃連(姜炒)生地 黃芩 赤苓
清脾泄熱。治小兒心腫蘊(yùn)熱,致患鵝口,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者。
燈心為引,水煎服。
梔子、生地黃、黃芩、茯苓各三錢(各9克),煅石膏半兩(15克),黃連、燈心草各一錢(3克)。
上藥共研為末,水煎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小兒鵝口,滿口生白屑,舌紅苔白膩,脈細(xì)數(shù)。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鵝口瘡、口腔潰瘍、手足口病等病癥。
1.鵝口瘡:以清熱瀉脾散治療心脾積熱型鵝口瘡36例,療程為7日,以口腔內(nèi)黏膜恢復(fù)情況判斷療效。結(jié)果:痊愈29例,占80.56%;有效4例,占11.11%;無效3例,占8.33%。(《河南中醫(yī)》2013年第1期)
2.口腔潰瘍:以清熱瀉脾散加減治療22例,與維生素B2治療20例對照。療程為3天,以臨床癥狀的改善判斷療效。結(jié)果:中藥組痊愈3例,顯效15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5%;西藥組痊愈1例,顯效5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65%。(《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年第17期)
3.手足口?。阂员痉郊訙p治療50例,療程為6日,以手足及軀干部皮疹消退,口腔皰疹或潰瘍愈合等癥狀為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痊愈3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痊愈率72%,總有效率98%。(《中醫(yī)兒科雜志》2007年第5期)
本方石膏、梔子清心脾積熱,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生地黃清熱養(yǎng)陰,燈心草、赤苓健脾利濕。臨床如見胃納不香,加薏苡仁、萊菔子、麥芽等,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清熱瀉脾散雖為小兒而設(shè),但也可治療成人心脾蘊(yùn)熱的病證。
山梔芩連燈芯草,石膏茯苓生地黃,心脾積熱循經(jīng)發(fā),清熱瀉脾鵝口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梔(炒)石膏(煅)黃連(姜炒)生地 黃芩 赤苓
功能主治清脾泄熱。治小兒心腫蘊(yùn)熱,致患鵝口,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者。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清·《醫(yī)宗金鑒》:清熱瀉脾散組成梔子、生地黃、黃芩、茯苓各三錢(各9克),煅石膏半兩(15克),黃連、燈心草各一錢(3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末,水煎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主治小兒鵝口,滿口生白屑,舌紅苔白膩,脈細(xì)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鵝口瘡、口腔潰瘍、手足口病等病癥。
1.鵝口瘡:以清熱瀉脾散治療心脾積熱型鵝口瘡36例,療程為7日,以口腔內(nèi)黏膜恢復(fù)情況判斷療效。結(jié)果:痊愈29例,占80.56%;有效4例,占11.11%;無效3例,占8.33%。(《河南中醫(yī)》2013年第1期)
2.口腔潰瘍:以清熱瀉脾散加減治療22例,與維生素B2治療20例對照。療程為3天,以臨床癥狀的改善判斷療效。結(jié)果:中藥組痊愈3例,顯效15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5%;西藥組痊愈1例,顯效5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65%。(《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年第17期)
3.手足口?。阂员痉郊訙p治療50例,療程為6日,以手足及軀干部皮疹消退,口腔皰疹或潰瘍愈合等癥狀為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痊愈3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痊愈率72%,總有效率98%。(《中醫(yī)兒科雜志》2007年第5期)
方解本方石膏、梔子清心脾積熱,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生地黃清熱養(yǎng)陰,燈心草、赤苓健脾利濕。臨床如見胃納不香,加薏苡仁、萊菔子、麥芽等,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清熱瀉脾散雖為小兒而設(shè),但也可治療成人心脾蘊(yùn)熱的病證。
方歌山梔芩連燈芯草,石膏茯苓生地黃,心脾積熱循經(jīng)發(fā),清熱瀉脾鵝口瘡。
摘錄清·《醫(yī)宗金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