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酒黃芩100g 瓜蔞仁霜100g 半夏(制)150g 膽南星150g 陳皮100g 苦杏仁100g 枳實(shí)100g 茯苓100g
為灰黃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以上八味,除瓜蔞仁霜外,其余黃芩等七味粉碎成細(xì)粉,與瓜蔞仁霜混勻,過(guò)篩。另取生姜100g,搗碎,加水適量,壓榨取汁,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清肺化痰。用于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胸脘滿(mǎn)悶。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兒酌減。
密閉,防潮。
天南星 半夏 白礬 牙皂(不銼)生姜各60克 青皮(麩炒)15克 陳皮(去白)30克 枳實(shí)(麩炒)30克 白術(shù)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30克 蘇子(炒)30克 萊菔子(炒)30克 瓜蔞仁30克 黃連15克 黃芩24克 海粉21克 香附30克 神曲(炒)60克 麥芽(炒)60克 山楂肉30克
先將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后,將星、夏、姜銼作粗片,入白礬同煮至南星無(wú)白點(diǎn),去皂不用,余者曬干,與其他藥共研細(xì)末。再入竹瀝、姜汁調(diào),蒸餅作丸,如梧桐子大。
化痰清熱。治一切痰飲咳嗽,頭暈?zāi)垦?,胸膈痞悶,食積酒積,嘔吐惡心。
每服50~70丸,食后姜湯送下。
氣滯,加白豆蔻30克。
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實(shí)(麩炒)黃芩(酒炒)瓜蔞仁(去油)茯苓各30克 膽南星 制半夏各45克
姜汁為丸,如椒目大。
化痰清肺。治熱痰內(nèi)結(jié),咳嗽痰黃,稠厚膠粘,甚則氣急嘔惡胸膈痞滿(mǎn),小便黃赤。
每服6~9克,不拘時(shí)用白開(kāi)水送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酒黃芩100g 瓜蔞仁霜100g 半夏(制)150g 膽南星150g 陳皮100g 苦杏仁100g 枳實(shí)100g 茯苓100g
性狀為灰黃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炮制以上八味,除瓜蔞仁霜外,其余黃芩等七味粉碎成細(xì)粉,與瓜蔞仁霜混勻,過(guò)篩。另取生姜100g,搗碎,加水適量,壓榨取汁,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用于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胸脘滿(mǎn)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兒酌減。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guó)藥典》《古今醫(yī)鑒》卷四:清氣化痰丸處方天南星 半夏 白礬 牙皂(不銼)生姜各60克 青皮(麩炒)15克 陳皮(去白)30克 枳實(shí)(麩炒)30克 白術(shù)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30克 蘇子(炒)30克 萊菔子(炒)30克 瓜蔞仁30克 黃連15克 黃芩24克 海粉21克 香附30克 神曲(炒)60克 麥芽(炒)60克 山楂肉30克
制法先將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后,將星、夏、姜銼作粗片,入白礬同煮至南星無(wú)白點(diǎn),去皂不用,余者曬干,與其他藥共研細(xì)末。再入竹瀝、姜汁調(diào),蒸餅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熱。治一切痰飲咳嗽,頭暈?zāi)垦?,胸膈痞悶,食積酒積,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后姜湯送下。
氣滯,加白豆蔻30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醫(yī)方考》卷二:清氣化痰丸處方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實(shí)(麩炒)黃芩(酒炒)瓜蔞仁(去油)茯苓各30克 膽南星 制半夏各45克
制法姜汁為丸,如椒目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肺。治熱痰內(nèi)結(jié),咳嗽痰黃,稠厚膠粘,甚則氣急嘔惡胸膈痞滿(mǎn),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每服6~9克,不拘時(shí)用白開(kāi)水送服。
摘錄《醫(yī)方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