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清氣化痰丸

    《中國(guó)藥典》:清氣化痰丸處方

    酒黃芩100g 瓜蔞仁霜100g 半夏(制)150g 膽南星150g 陳皮100g 苦杏仁100g 枳實(shí)100g 茯苓100g

    性狀

    為灰黃色的水丸;氣微,味苦。

    炮制

    以上八味,除瓜蔞仁霜外,其余黃芩等七味粉碎成細(xì)粉,與瓜蔞仁霜混勻,過(guò)篩。另取生姜100g,搗碎,加水適量,壓榨取汁,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用于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胸脘滿(mǎn)悶。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兒酌減。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guó)藥典》《古今醫(yī)鑒》卷四:清氣化痰丸處方

    天南星 半夏 白礬 牙皂(不銼)生姜各60克 青皮(麩炒)15克 陳皮(去白)30克 枳實(shí)(麩炒)30克 白術(shù)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30克 蘇子(炒)30克 萊菔子(炒)30克 瓜蔞仁30克 黃連15克 黃芩24克 海粉21克 香附30克 神曲(炒)60克 麥芽(炒)60克 山楂肉30克

    制法

    先將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后,將星、夏、姜銼作粗片,入白礬同煮至南星無(wú)白點(diǎn),去皂不用,余者曬干,與其他藥共研細(xì)末。再入竹瀝、姜汁調(diào),蒸餅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痰清熱。治一切痰飲咳嗽,頭暈?zāi)垦?,胸膈痞悶,食積酒積,嘔吐惡心。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后姜湯送下。

    氣滯,加白豆蔻30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醫(yī)方考》卷二:清氣化痰丸處方

    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實(shí)(麩炒)黃芩(酒炒)瓜蔞仁(去油)茯苓各30克 膽南星 制半夏各45克

    制法

    姜汁為丸,如椒目大。

    功能主治

    化痰清肺。治熱痰內(nèi)結(jié),咳嗽痰黃,稠厚膠粘,甚則氣急嘔惡胸膈痞滿(mǎn),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不拘時(shí)用白開(kāi)水送服。

    摘錄《醫(yī)方考》卷二
更多中藥材
  • 《串雅補(bǔ)》卷二:八仙串處方干漆(炒令煙盡)5錢(qián),丁香3錢(qián),廣木香5錢(qián),檀香5錢(qián),檳榔5錢(qián),防己1兩,黑丑(取頭末)3兩,白丑(取頭末)2兩(黑、白丑頭末和勻,分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楝樹(shù)根皮(為末)1兩(楝樹(shù)須要白皮而生子者用之,無(wú)子者不......
  • 《楊氏家藏方》卷九:八仙丸處方肉蓯蓉 牛膝 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干)當(dāng)歸(洗,焙)60克 附子(炮,去皮、臍)60克 鹿茸30克(火燎,去毛,涂酥炙)麝香0.3克(別研)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
  • 《洞天奧旨》卷六:八仙丹處方大黃6克,金銀花120克,當(dāng)歸尾30克,玄參60克,柴胡9克,炒梔子9克,黃柏9克,貝母9克。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行氣。主濕熱下注。(陰囊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洞天奧旨》卷六《傷科方書(shū)......
  • 處方熟干地黃30兩,五味子4兩,天門(mén)冬12兩(去心,焙),菖蒲6兩,遠(yuǎn)志4兩(去心),石韋4兩(去毛),白茯苓2兩,桂心2兩。制法上為細(xì)散。功能主治服三十日力倍于常,六十日氣力盛,眾病皆除,三百日行及奔馬,五百日毒害不能中,千日夜視有光。主......
  • 處方雷丸1兩,錫灰1兩半,白蕪荑1兩,木香1兩(不見(jiàn)火),錦紋大黃1兩,檳榔12兩(雞心者),使君子1兩(取凈),黑丑頭末3兩(不見(jiàn)火)。制法上為細(xì)末,加蔥白1斤,煮沸,露1宿,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驅(qū)蟲(chóng),化積,消氣。主男子、婦人、小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