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乳香1兩,蒼術(shù)1兩,細(xì)辛1兩,川芎1兩,甘草1兩,降香1兩,或加檀香1兩。
共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芡實(shí)大。
防瘟疫,辟穢惡。主
此藥燒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內(nèi)燒之,可辟穢惡。
紫蘇2兩,香附4兩(童便、醋、鹽水、酒四制),蒼術(shù)2兩(土炒),麥冬1兩(去心),木香1兩(忌火),白扁豆2兩(炒黃色),雄黃5錢(研末),薄荷2兩,管仲8兩(洗凈,煎膏),連翹2兩,山楂肉3兩(炒黑),廣藿香葉1兩(曬燥,研),降香末3兩。
上為細(xì)末,用生姜1斤,搗汁拌入藥內(nèi),再用煉蜜為丸,朱砂飛凈為衣,每丸重3錢。
時癥傷寒,四時瘟疫、瘧疾。
每服1丸,時癥傷寒,山楂薄荷湯送下;瘧疾,柴胡陳皮湯送下;痢疾,赤者當(dāng)歸湯送下,白者淡姜湯送下。小兒孕婦,止服半丸。
忌生冷、魚腥、煎炒、油膩。
紅棗2斤,茵陳(切碎)8兩,大黃(切片)8兩,加水安息更妙(如無亦可)。
卻時癥瘟氣。主
原書注:水安息系外洋來者。又,方中用量、用法,《綱目拾遺》引作:水安息五錢;諸藥合為錠,每晨焚之。
生甘草4兩,金銀花4兩,綠豆4兩,凈黃土1斤。
上為末,水搗石菖蒲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辟瘟。主
每服3錢,痧疫行時預(yù)服之以辟瘟;病中暑毒者,連進(jìn)3服,皆陳皮湯下。
雄黃1兩,雌黃1兩,曾青1兩,鬼臼1兩,珍珠1兩,丹砂1兩,虎頭骨1兩,桔梗1兩,白術(shù)1兩,女青1兩,川芎1兩,白芷1兩,鬼督郵1兩,蕪荑1兩,鬼箭羽1兩,藜蘆1兩,菖蒲1兩,皂莢1兩。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絹袋盛。
卒中惡病及時疫。
男左女右?guī)е;蛲倘缥嗤┳?丸,燒彈大1丸戶內(nèi),極效。
麝香1兩5錢,冰片1兩,沉香1兩5錢,公丁香2兩,檀香1兩5錢,降香1兩5錢,麻黃3兩2錢,細(xì)辛1兩,天麻3兩2錢,腰黃3兩2錢,雌黃3兩2錢,生月石3兩2錢,山慈菇3兩,大戟3兩,五倍子3兩,千金霜3兩,肉桂1兩,大黃4兩,茅術(shù)3兩2錢,鬼箭羽3兩,飛朱砂6兩,蘇合香油1兩5錢。
各取凈末,一并和勻,加糯米粉11兩,調(diào)漿,將蘇合香油烊入,打和為塊,分做1134塊,每塊約干重6分;或軋片,每片約干重2分5厘。
辟穢解濁。主感寒觸穢,腹痛吐瀉,頭暈胸悶。
每用1-2塊(片劑2-4片),開水化服,小兒減半。
孕婦忌服。
羚羊角、樸消、牙皂、廣木香、黃柏、茅術(shù)、茜草、黃芩、姜半夏、文蛤、銀花、川連、犀角、川樸、川烏、玳瑁、大黃、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棗、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檳榔、蓬莪術(shù)、胡椒、葶藶子、牛黃、巴豆霜、細(xì)辛、白芍、公丁香、當(dāng)歸、禹余糧、滑石、山豆根、麻黃、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黃、丹參、天麻、升麻、柴胡、紫蘇、川芎、草河車、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黃、琥珀、冰片、陳皮、腰黃、斑蝥、蜈蚣、石龍子。
將上藥煉丸。
芳香開竅,辟穢化濁。主寒霍亂,暴起嘔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悶,四肢清冷。
吞服。
辟邪丹、辟邪散
虎頭骨2兩,朱砂1兩(細(xì)研),雄黃1兩(細(xì)研),雌黃1兩(細(xì)研),鬼臼1兩,皂莢1兩,鬼箭1兩,蕪荑1兩,藜蘆1兩。
上藥生用,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1丸。
婦人與鬼交通。
辟邪丹(《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五引《徐氏胎產(chǎn)方》)、辟邪散(《良朋匯集》卷六)。
檀香2兩,降香1兩,藿香4兩,乳香1兩,防風(fēng)1兩,黃柏2兩,連翹2兩,砂仁殼1兩,生大黃4兩,蒼術(shù)1兩5錢,薄荷葉2兩,速香2兩。
上為末,用濃茶和丸,如核桃大,曬干。
辟瘟疫。主
每日置屋內(nèi)燒煙,令氣透入鼻中;或以粗末,爐中燒之,更為簡便。另加蕓香1兩共研,尤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乳香1兩,蒼術(shù)1兩,細(xì)辛1兩,川芎1兩,甘草1兩,降香1兩,或加檀香1兩。
制法共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芡實(shí)大。
功能主治防瘟疫,辟穢惡。主
用法用量此藥燒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內(nèi)燒之,可辟穢惡。
摘錄《種福堂方》卷二《奇方類編》卷下:辟瘟丹處方紫蘇2兩,香附4兩(童便、醋、鹽水、酒四制),蒼術(shù)2兩(土炒),麥冬1兩(去心),木香1兩(忌火),白扁豆2兩(炒黃色),雄黃5錢(研末),薄荷2兩,管仲8兩(洗凈,煎膏),連翹2兩,山楂肉3兩(炒黑),廣藿香葉1兩(曬燥,研),降香末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生姜1斤,搗汁拌入藥內(nèi),再用煉蜜為丸,朱砂飛凈為衣,每丸重3錢。
功能主治時癥傷寒,四時瘟疫、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時癥傷寒,山楂薄荷湯送下;瘧疾,柴胡陳皮湯送下;痢疾,赤者當(dāng)歸湯送下,白者淡姜湯送下。小兒孕婦,止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魚腥、煎炒、油膩。
摘錄《奇方類編》卷下《回生集》卷上:辟瘟丹處方紅棗2斤,茵陳(切碎)8兩,大黃(切片)8兩,加水安息更妙(如無亦可)。
功能主治卻時癥瘟氣。主
用法用量原書注:水安息系外洋來者。又,方中用量、用法,《綱目拾遺》引作:水安息五錢;諸藥合為錠,每晨焚之。
摘錄《回生集》卷上《痧證匯要》卷一:辟瘟丹處方生甘草4兩,金銀花4兩,綠豆4兩,凈黃土1斤。
制法上為末,水搗石菖蒲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辟瘟。主
用法用量每服3錢,痧疫行時預(yù)服之以辟瘟;病中暑毒者,連進(jìn)3服,皆陳皮湯下。
摘錄《痧證匯要》卷一《華佗神醫(yī)秘傳》卷四:辟瘟丹處方雄黃1兩,雌黃1兩,曾青1兩,鬼臼1兩,珍珠1兩,丹砂1兩,虎頭骨1兩,桔梗1兩,白術(shù)1兩,女青1兩,川芎1兩,白芷1兩,鬼督郵1兩,蕪荑1兩,鬼箭羽1兩,藜蘆1兩,菖蒲1兩,皂莢1兩。
制法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絹袋盛。
功能主治卒中惡病及時疫。
用法用量男左女右?guī)е;蛲倘缥嗤┳?丸,燒彈大1丸戶內(nèi),極效。
摘錄《華佗神醫(yī)秘傳》卷四《中藥成方配本》:辟瘟丹處方麝香1兩5錢,冰片1兩,沉香1兩5錢,公丁香2兩,檀香1兩5錢,降香1兩5錢,麻黃3兩2錢,細(xì)辛1兩,天麻3兩2錢,腰黃3兩2錢,雌黃3兩2錢,生月石3兩2錢,山慈菇3兩,大戟3兩,五倍子3兩,千金霜3兩,肉桂1兩,大黃4兩,茅術(shù)3兩2錢,鬼箭羽3兩,飛朱砂6兩,蘇合香油1兩5錢。
制法各取凈末,一并和勻,加糯米粉11兩,調(diào)漿,將蘇合香油烊入,打和為塊,分做1134塊,每塊約干重6分;或軋片,每片約干重2分5厘。
功能主治辟穢解濁。主感寒觸穢,腹痛吐瀉,頭暈胸悶。
用法用量每用1-2塊(片劑2-4片),開水化服,小兒減半。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辟瘟丹處方羚羊角、樸消、牙皂、廣木香、黃柏、茅術(shù)、茜草、黃芩、姜半夏、文蛤、銀花、川連、犀角、川樸、川烏、玳瑁、大黃、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棗、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檳榔、蓬莪術(shù)、胡椒、葶藶子、牛黃、巴豆霜、細(xì)辛、白芍、公丁香、當(dāng)歸、禹余糧、滑石、山豆根、麻黃、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黃、丹參、天麻、升麻、柴胡、紫蘇、川芎、草河車、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黃、琥珀、冰片、陳皮、腰黃、斑蝥、蜈蚣、石龍子。
制法將上藥煉丸。
功能主治芳香開竅,辟穢化濁。主寒霍亂,暴起嘔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悶,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錄《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見《婦人良方》卷六:辟瘟丹別名辟邪丹、辟邪散
處方虎頭骨2兩,朱砂1兩(細(xì)研),雄黃1兩(細(xì)研),雌黃1兩(細(xì)研),鬼臼1兩,皂莢1兩,鬼箭1兩,蕪荑1兩,藜蘆1兩。
制法上藥生用,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1丸。
功能主治婦人與鬼交通。
用法用量辟邪丹(《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五引《徐氏胎產(chǎn)方》)、辟邪散(《良朋匯集》卷六)。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見《婦人良方》卷六《瘟疫條辨摘要》:辟瘟丹處方檀香2兩,降香1兩,藿香4兩,乳香1兩,防風(fēng)1兩,黃柏2兩,連翹2兩,砂仁殼1兩,生大黃4兩,蒼術(shù)1兩5錢,薄荷葉2兩,速香2兩。
制法上為末,用濃茶和丸,如核桃大,曬干。
功能主治辟瘟疫。主
用法用量每日置屋內(nèi)燒煙,令氣透入鼻中;或以粗末,爐中燒之,更為簡便。另加蕓香1兩共研,尤妙。
摘錄《瘟疫條辨摘要》